修炼不烦忙,自有人来遇。
已与白云作伴俦,常作词和赋。
净里转恬然,欢喜回光觑。
一个青童立面前,捧出长生簿。
修炼不烦忙,自有人来遇。
已与白云作伴俦,常作词和赋。
净里转恬然,欢喜回光觑。
一个青童立面前,捧出长生簿。
这首元代诗人王哲的《黄鹤洞中仙》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静谧清修中的体验。首句“修炼不烦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修炼过程的淡然态度,不感到匆忙或焦虑。接着,“自有人来遇”暗示了道法自然,修行者无需刻意寻求,缘分自会显现。
“已与白云作伴俦,常作词和赋”描绘了修道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以诗词为乐,心境悠然。进入更深的修炼境界后,“净里转恬然”,内心更加平静,喜悦之情如光照回荡。
最后两句“一个青童立面前,捧出长生簿”,以神话般的场景收尾,青童象征着仙界使者,捧出的长生簿预示着修炼成果和永恒的生命。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修道者在黄鹤洞中的超凡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
登临何处恨春残,楼上池边夕照间。
非意野云遮倦目,无情空水鉴衰颜。
青溪久负幽人约,白发初辞宰相班。
才与不才何足辨,此心都拟付庄环。
诏恩蠲谒静朝扉,掀淖都街独未知。
同舍恣成庄蝶梦,可怜臣朔忍朝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