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幔风凄,妆楼月惨,重来问字销魂。
缘底事,遽归真。千呼万呼无语,画里风姿俨若存。
弱女啼红,娇儿衣白,触目酸辛。难堪奉倩伤神。
叹失却、芦帘对咏人。
收拾芸编,表扬藻采,细勒贞珉。
自愧疏才,春风曾坐,何物能将寸意申。
数卷金经,浣薇自写,联答师恩。
纱幔风凄,妆楼月惨,重来问字销魂。
缘底事,遽归真。千呼万呼无语,画里风姿俨若存。
弱女啼红,娇儿衣白,触目酸辛。难堪奉倩伤神。
叹失却、芦帘对咏人。
收拾芸编,表扬藻采,细勒贞珉。
自愧疏才,春风曾坐,何物能将寸意申。
数卷金经,浣薇自写,联答师恩。
这首《云仙引》是清代诗人施掌珠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感慨。
开篇“纱幔风凄,妆楼月惨”,以凄凉的自然景象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与孤独。纱幔随风飘动,妆楼上的明月显得格外凄冷,这样的环境描写,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哀愁。
接着,“重来问字销魂”一句,点明了主人公再次来到这里,寻找着曾经的回忆与情感寄托,却只能感受到深深的失落与痛苦。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
“缘底事,遽归真”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面对命运的无情安排,她似乎在追问,为何要如此?为何要离开?这不仅是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千呼万唤无语,画里风姿俨若存”描绘了主人公在内心深处与逝者对话的情景。即使对方已不在身边,但那份风姿依然清晰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之中,无法抹去。这种情感的执着与坚韧,令人动容。
“弱女啼红,娇儿衣白,触目酸辛”通过描述周围环境中的弱小生命,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酸楚与无奈。孩子们的啼哭与白色衣物,都成为了触动她心弦的敏感元素,让整个场景更加充满哀愁与悲凉。
“难堪奉倩伤神。叹失却、芦帘对咏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失去伴侣的深深遗憾与痛苦。她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与对方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失去的痛苦,让她感到难以承受。
最后,“数卷金经,浣薇自写,联答师恩”则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以佛教经典和文学创作来慰藉心灵,表达对师长的感激之情。这种自我疗愈的方式,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失去后的复杂心情,以及她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爱情、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让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温暖与坚韧。
临池少习平原书,名山灵迹尊麻姑。
关河迢递不可到,蔡经故宅知有无。
今年西江奉使节,秋风一棹来仙都。
芙蓉万萼插天表,骋睇已觉襟怀舒。
傥令策杖踏烟月,快饮玉露餐云腴。
一双尘足苦缠缚,咫尺仍复千里如。
桥通三峡自矹硉,杉列七星犹盘纡。
清音往往下鸾鹤,闻有云马驱风车。
仙人讵必吝麟脯,俗子自欲沈泥涂。
酒帘竞署麻姑字,一瓮空向街头沽。
驼牟冈下昼攒矢,朔马来饮汴河水。
康王出和敌不和,犹敕朝臣奉金绮。
使者多人不记名,铮铮铁有洪佛子。
冷山囚絷十五年,几番嚼碎睢阳齿。
上天好还鉴孤忠,节毛落尽归乡里。
到来白首对明廷,那知贼桧诪张技。
指嗾狂犬吠狺狺,万里南迁到儋耳。
坐令玺书恩不下,殿中枉费黄麻纸。
呜呼思陵非忍人,也念小臣歌《陟屺》。
子母犹劳金帛颁,父兄宁听冰天死。
惜哉庸臣实误国,遂教天子长蒙耻。
奸回有柄和遂成,柔懦无能仇竟已。
千年展册留郁怒,已死奸谀剑欲指。
纥干山雀已不归,叹息孤臣泪空泚。
声声鶗鴂东风急,瞥眼飞红觅不及。
蝶衣粉褪碎缡褷,香魂犹抱空枝泣。
斜阳芳草谁长吟,别鹤一曲伤春心。
手中尺半铁绰板,铸成曾费千黄金。
可怜破衲重重补,不是寻常春线缕。
柔情宛转引成丝,百折千回无处数。
缠头十万酣春风,倾家买笑宁惟公。
乞食落魄不自讳,嗟哉兀傲真英雄。
闻有丹青传好事,吾虽未见知其意。
绿惨红愁儿女情,天高地阔风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