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云中寺,四山皆白云。
我来云际宿,却忆云中君。
塔影当晴出,涛声入夜闻。
此中有猿鹤,莫勒《北山文》。
天半云中寺,四山皆白云。
我来云际宿,却忆云中君。
塔影当晴出,涛声入夜闻。
此中有猿鹤,莫勒《北山文》。
这首诗描绘了云中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吴雯以细腻的笔触,将云中寺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天半云中寺”,以“天半”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云中寺高耸入云的景象,仿佛与天相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接着,“四山皆白云”,进一步渲染了云雾缭绕的环境,使云中寺置身于一片云海之中,增加了神秘与幽静的氛围。
“我来云际宿,却忆云中君”,表达了诗人对云中寺的向往与探访,同时也流露出对云中君(可能是指云中寺的某位重要人物或象征)的怀念之情,暗示了云中寺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
“塔影当晴出,涛声入夜闻”,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云中寺的景致。晴朗的日子里,塔影清晰可见,夜晚时分,涛声悠扬,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环境。这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使得云中寺成为一处令人向往的圣地。
最后,“此中有猿鹤,莫勒《北山文》”,诗人借猿鹤之喻,表达了对云中寺内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云中寺是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灵性的所在。诗人希望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因此不愿留下世俗的文字记录,而是选择让猿鹤作为这里的见证者,寓意着云中寺的纯净与超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云中寺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残雪初消,群葩争艳,大地春融。
梅枝秀发,夭矫倚苍松。
更有千竿绿竹,假山畔、萱草成丛。
堪奇处,牡丹数朵,也逞妍红。菊蕊影玲珑。
旁衬著、杂花无数香浓。一年好景,尽入画图中。
岂是都忘岁序,画师笔、巧夺天工。
应知道,东风力劲,压倒西风。
按曲秦筝柱。纤腰折、恍疑鸾凤骞翥。
连昌罢饮,华清倦浴,羽衣飘举。
倾城自出唐宫,怕赵后、留仙未数。
任旧日、宠擅梅精,长门冷寂羞妒。
镫前换了青裙,桑柔细撷,行畏多露。
春雷四起,银壶碎击,座中雄顾。
周郎鬓丝霜尽,更为汝、青回半缕。
会散时、客怨花迷,伥伥自语。
挂檐雨。甚尽日、飘萧不住。小楼静无人处。忍听取。
绕朱户。任竹外、斑鸠自语。无端动人离绪。又飞去。
高树。荫浓忽近午。游春事往,但记省、蹀躞穿花絮。
荒阶惊见绣苔纹,望天涯故人,示知今在何许。
锦书千数。未若阴晴,到此终堪信据。
闭门寂历朝还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