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来咄咄向空书,怪底年来每事疏。
著脚左如旋磨蚁,进身难似上竿鱼。
不逢贤者休弹铗,谩说侯门可曳裾。
毕竟归农为上策,买将蓑笠去耕锄。
闷来咄咄向空书,怪底年来每事疏。
著脚左如旋磨蚁,进身难似上竿鱼。
不逢贤者休弹铗,谩说侯门可曳裾。
毕竟归农为上策,买将蓑笠去耕锄。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闷书》。诗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
"闷来咄咄向空书"一句,以一个充满情感的手势开始,"闷来"指的是心中的郁结或是烦恼,"咄咄"形容声音低沉而有力,"向空书"则是一种无处安放的焦虑和不安。
接着,"怪底年来每事疏"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不解和失望。"著脚左如旋磨蚁,进身难似上竿鱼"两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行动受阻、前行艰难的情景。
"不逢贤者休弹铗,谩说侯门可曳裾"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这里的"贤者"指的是品德高尚之人,而"侯门"则代指权贵之家。诗人认为,只有在不遇到真正有才华的人,或者是在那些空谈无用的场合下,人们才能找得到自己的立足点。
最后两句"毕竟归农为上策,买将蓑笠去耕锄"表达了诗人的田园理想。在这里,"毕竟"意味着最终的选择,而"归农"则是回到农业生活,即抛弃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治纷争,回归到简单、纯朴的自然环境中去。"买将蓑笠去耕锄"具体描绘了诗人想要过上田园生活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草堂西曲白云重,尊酒宁知此夕逢。
何限归心思息鴳,敢于词客竞雕龙。
万家明月江城笛,千里惊飙涧寺钟。
宋玉未应摇落恨,剑光秋已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