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声不绝,枕上听来频。
乞米空怀帖,披裘那负薪。
形骸枯欲折,童仆馁生嗔。
如此萧条色,谁堪原宪贫。
檐前声不绝,枕上听来频。
乞米空怀帖,披裘那负薪。
形骸枯欲折,童仆馁生嗔。
如此萧条色,谁堪原宪贫。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冬日苦雨(其二)》描绘了冬日里连续不断的雨声在屋檐下回荡,诗人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听着这凄凉的雨声。他想到自己贫困的境况,连向人乞讨米粮都只能空怀希望,身披破旧皮袄也无法外出打柴。诗中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困苦形态,形容瘦弱得几乎折断,连仆人都因饥饿而抱怨。最后,诗人感慨自己的落魄,无人能理解这样的贫穷生活,如同古代贤者原宪一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冬日苦雨中的无奈与辛酸。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
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
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
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
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
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