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作家毛滂所创作的《水调歌头·元夕》,其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追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这两句通过“九金”、“八玉”的象征性表述,指代着朝代更替、历史演进的过程,以及文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宋重"和"秦馀"暗示了诗人对唐宋文化的自豪与眷恋。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这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洗涤一切的力量,同时也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知识与智慧的传承。河洛一带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升平光景"指的是和谐安宁的社会状态,"五星循轨"则寓意着天命的循环与秩序,而"万点共连珠"则形容璀璨满目的星空,也可引申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服饰传统的尊崇与发扬光大。"垂衣本神圣"强调了服饰设计的神圣与庄严,而"补衮妙工夫"则展示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打磨。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这三句转向了诗人个人的行动与感受。"朝元去"可能指的是朝拜皇帝或是前往某个地方,而"锵环佩"则表达了一种清脆悦耳的声音,可能来自于行走中的装饰品发出的声音。"冷云衢"描绘了一个清冷的云雾缭绕的环境。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这两句则转向了音乐与艺术的享受。"芝房雅奏"指的是在一个高雅的空间内进行的优美演奏,而"仪凤矫首听笙竽"则表现了一种对古典乐器演奏的专注聆听。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这三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天近黄麾仗晓"可能指的是清晨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而"春早红鸾扇暖"则表达了一种春季的温暖与生机,"迟日上金铺"则形容了延绵不绝、如同织锦一般的太阳光线。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存和永恒美好的向往。"万岁南山色"可能指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而"不老对唐虞"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与历史上的盛世文化同在,保持着青春不老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古代文化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的尊崇以及对未来永恒的美好向往。
弃妇下堂去,六亲尽彷徨。
弃妇无所弃,弃之家不祥。
忆初来嫁时,惟家以为庆。
搰搰理乱丝,为君事流黄。
札札把长线,为君补衣裳。
虽劳不敢辞,虽工不敢扬。
竭力奉君欢,群小亦莫容。
君心岂不谅,背憎由舌长。
黄金亦销铄,礼义安足防。
去去出君门,落日照大荒。
辐脱难复行,弦绝难更张。
事乖理当去,但念未分明。
割皮以为纸,沥血以为浆。
前书柏舟篇,后书绿衣章。
进君期为悟,视听付茫茫。
复书于太空,愿助日月光。
万古丽元气,上下流无方。
倘或沦君心,他时省糟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