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扃自古难再到,兹山石门常洞开。
丹崖翠蟑皆旧识,名山与我真缘哉。
昔逢珠帘卷,今见珠帘垂。
雨君深洞窈莫测,炉烟对面风吹吹。
风吹炉烟满山起,或没山腰或山觜。
移时一片兜罗绵,忽此躞身化城里。
岂惟旧游不可识,对面都如隔千里。
三姑五老望隔云,云中笑语如可闻。
似言十载陌头客,何复来探山中春。
手披云开出真相,对我嫣然果无恙。
云生云灭凡几度,石火流光问何遽。
终当祖毕向平心,来向云中抱云住。
仙扃自古难再到,兹山石门常洞开。
丹崖翠蟑皆旧识,名山与我真缘哉。
昔逢珠帘卷,今见珠帘垂。
雨君深洞窈莫测,炉烟对面风吹吹。
风吹炉烟满山起,或没山腰或山觜。
移时一片兜罗绵,忽此躞身化城里。
岂惟旧游不可识,对面都如隔千里。
三姑五老望隔云,云中笑语如可闻。
似言十载陌头客,何复来探山中春。
手披云开出真相,对我嫣然果无恙。
云生云灭凡几度,石火流光问何遽。
终当祖毕向平心,来向云中抱云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重游齐云山》。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齐云山的奇遇和感受。
首句“仙扃自古难再到”,表达了对齐云山仙境般的神秘向往,暗示了其难以触及的神圣性。接着,“兹山石门常洞开”则描绘了山门常开的景象,仿佛为诗人的重访敞开了门户。
“丹崖翠蟑皆旧识,名山与我真缘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齐云山的熟悉与深厚情感,将山中的自然景观视为老友,强调了与名山的缘分。
接下来的几句“昔逢珠帘卷,今见珠帘垂。雨君深洞窈莫测,炉烟对面风吹吹。”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同时借“雨君”、“深洞”、“炉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风吹炉烟满山起,或没山腰或山觜。移时一片兜罗绵,忽此躞身化城里。”这一段描绘了风吹炉烟满山飘散的景象,既有动态美又有变化感,最后以“化城里”的转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转变或对现实世界的回归。
“岂惟旧游不可识,对面都如隔千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与现实的疏离感,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
“三姑五老望隔云,云中笑语如可闻。”这里运用了神话色彩,三姑五老在云中笑谈,仿佛是对诗人的一种慰藉或指引。
“似言十载陌头客,何复来探山中春。”诗人似乎听到了云中的声音,仿佛在告诉他,十年过去,为何还要再来探寻山中的春天。
“手披云开出真相,对我嫣然果无恙。”这句表达了诗人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真相,云层被推开,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面对着诗人微笑,一切安然无恙。
“云生云灭凡几度,石火流光问何遽。”诗人思考着云的生灭轮回,以及时间的短暂,提出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反思。
“终当祖毕向平心,来向云中抱云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放下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平和的状态,甚至愿意在云中长住,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佳作。
始兴之钱江州酒,彭泽当年亦姑受。
秦馀山人更绝奇,一粟寸丝都不苟。
商邱开府真雅人,兼金治槚意良厚。
岂期遗戒有前知,肯令幽宫翻失守。
生平卖画聊易米,今日云烟已乌有。
浒关何处来寓公,数载积钱卖字久。
老生贮此不时需,原为山人谋身后。
同此非力不食心,画耶字耶特转手。
开府虽非盗蹠金,未若清风来好友。
山人葬罢寓公归,依旧深藏饿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