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旱农家怒伏龙,衰翁岁望甚于农。
人方半菽延朝夕,我亦频年阙釜钟。
洒润似惊萁火冷,骤寒不贷布衾重。
有来喜雨清新句,一笑令人失病容。
被旱农家怒伏龙,衰翁岁望甚于农。
人方半菽延朝夕,我亦频年阙釜钟。
洒润似惊萁火冷,骤寒不贷布衾重。
有来喜雨清新句,一笑令人失病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次喜雨韵》,通过农民在干旱中的困境,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渴望和诗人自身的感慨。首句“被旱农家怒伏龙”描绘了农民因久旱而对龙王祈雨的焦急心情,暗含对天公不作美的不满。接着,“衰翁岁望甚于农”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迈体弱,生活更为艰难,比农人更迫切期待雨水。
“人方半菽延朝夕,我亦频年阙釜钟”进一步描述了农民和诗人的贫困状态,他们只能勉强以豆类充饥,连基本的生活所需都难以满足。“洒润似惊萁火冷,骤寒不贷布衾重”运用比喻,形容雨水的到来如同熄灭了干旱的火苗,让人感到惊喜,同时也暗示了天气转凉,加重了衣物的负担。
最后两句“有来喜雨清新句,一笑令人失病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喜雨的喜悦之情,认为它不仅带来了自然的滋润,也给诗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让他暂时忘却了生活的困苦,甚至笑逐颜开,仿佛连病容都为之减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农民和诗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干旱时期人们的苦难和对雨的期盼,以及雨后带来的片刻欢愉,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