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
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
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
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
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
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
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
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
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怀的寄托。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开篇即以虚幻的意象引出,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的归隐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而不作东林社,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陷入世俗纷争的态度。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这两句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缺席,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以及对往事无法触及的无奈。
接下来的“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荷花和清澈的池水,塑造了一种纯净而不染尘埃的意境。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这里荷花被赋予了人格,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不为外界干扰的高洁品质。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这几句则是诗人对荷花香气的描写,以及自己与荷花共处时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悠闲自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最后两句诗意象转换,诗人心中涌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以及对过往情感的回忆,通过“明月楼”和“双飞燕”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