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洲荻浦水云长,素舸筠帘冰雪光。
霞气入江明岛屿,浪花沾席净琴觞。
伴人泛泛鸥何逸,媚石辉辉菊自芳。
非是龙山吹帽客,还将幽意寄沧浪。
蘋洲荻浦水云长,素舸筠帘冰雪光。
霞气入江明岛屿,浪花沾席净琴觞。
伴人泛泛鸥何逸,媚石辉辉菊自芳。
非是龙山吹帽客,还将幽意寄沧浪。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泛舟金陵城西的雅致画面。首句“蘋洲荻浦水云长”,以“蘋洲”、“荻浦”点明地点,以“水云长”展现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素舸筠帘冰雪光”一句,通过“素舸”(白色的小船)与“筠帘”(竹帘)的映衬,以及“冰雪光”的比喻,不仅描绘了船只的洁白与环境的清冷,更增添了画面的纯净与高洁之感。
“霞气入江明岛屿,浪花沾席净琴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景色的壮丽与和谐。霞光映照江面,使得岛屿更加鲜明,浪花轻触船席,琴酒之乐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伴人泛泛鸥何逸,媚石辉辉菊自芳”则将视角转向了动物与植物,通过“鸥何逸”(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媚石辉辉菊自芳”(石头映照着阳光,菊花独自绽放),表达了自然界生命的自由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非是龙山吹帽客,还将幽意寄沧浪”两句,以典故“龙山吹帽”(指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在龙山饮酒赋诗,帽子被风吹走的故事)为引,表达了诗人并非那种追逐名利、随波逐流的人,而是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归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我有一尊酒,独饮不成欢。
岂无骨肉亲,悠悠隔河山。
亦有平生友,合并良独难。
古人千载上,世远不能攀。
何如与明月,徘徊松桂间。
月既知爱我,流辉照衰颜。
我亦知爱月,托心同岁寒。
长愿玉宇净,河汉生微澜。
四海仰馀照,亲友各平安。
夜夜见明月,人人无苦艰。
此月不可负,此尊不可乾。
天地等逆旅,流年剧惊湍。
古人虽云远,其言若芝兰。
举觞以和之,对月更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