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追呼到佛庐,也知此事不饶余。
曾追风雨重阳句,原少桃花人面书。
佳节每因消渴错,閒人难得长公如。
堪怜四十今年是,事事都除诗未除。
讨债追呼到佛庐,也知此事不饶余。
曾追风雨重阳句,原少桃花人面书。
佳节每因消渴错,閒人难得长公如。
堪怜四十今年是,事事都除诗未除。
这首《除夜》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首联“讨债追呼到佛庐,也知此事不饶余”,开篇即以生动的场景展现,债务催收者的喧闹声甚至传至佛寺,暗示了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世间之事难以逃脱。
颔联“曾追风雨重阳句,原少桃花人面书”,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美好记忆与现实的缺憾进行对照。诗人回忆起曾经追求的风雨中的重阳诗句,却感叹如今少了那份与桃花相映的人面之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颈联“佳节每因消渴错,闲人难得长公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佳节本应是欢聚之时,但诗人却因病痛而错过,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灵上的失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理想中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却感叹自己难以达到那样的境界。
尾联“堪怜四十今年是,事事都除诗未除”,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结束全诗。诗人自嘲般地提到自己已经四十一岁,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似乎都已经改变,唯有对诗歌的热爱未曾减退,这既是对自己坚守梦想的肯定,也是对生命中不变情感的深情呼唤。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也有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道迟迟,以风以雨。眷言吴门,千里修阻。
摇摇扁舟,孤篷独抚。临风怀人,终夕延伫。
沧江之上,烟树空濛。云閒幽谷,月湛澄江。
中有美人,寄傲南窗。我之来兮,愿言尔从。
池草春绿,庭树秋荣。嗟我美人,有媚余情。
爰戒方舟,速速于征。期对尊酒,话我平生。
蝉鸣哕哕,自彼林柯。残暑将退,凉风渐和。
思我友生,寤怀孔多。倏尔相见,欢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