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彭不雌,季心所猜。今布越耳,终当为豨。
终当为豨,不如我先之。旧所得猛士,十当一无遗。
十既一无遗,安得不歌以思。
英彭不雌,季心所猜。今布越耳,终当为豨。
终当为豨,不如我先之。旧所得猛士,十当一无遗。
十既一无遗,安得不歌以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歌风台》组诗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英彭不雌,季心所猜”,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英布和彭越都是项羽手下的猛将,但最终背叛了他。季心是项羽的谋士,对英布和彭越的背叛感到疑惑和不解。
“今布越耳,终当为豨”,这里的“布”指英布,“豨”指韩信,暗示英布和韩信的命运将会相似,最终背叛项羽。诗人通过这一句,预示了历史上的悲剧结局。
“终当为豨,不如我先之”,诗人表达了宁愿自己主动采取行动,也不愿看到历史悲剧重演的决心。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反思和对个人责任的担当。
“旧所得猛士,十当一无遗”,诗人回顾过去,感叹曾经得到的那些英勇之士,如今却无一人幸免于难。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哀叹,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十既一无遗,安得不歌以思”,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离散与牺牲之后,诗人无法不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诗中既有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也有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晓妆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