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所胜斯名所屯,暂以屈亦久以尊。
此翁此石有如是,逢时辨底明与昏。
重来燕南赵北界,了识明月清风村。
韩园修葺复旧观,两行垂柳青遮门。
松轩潇落可信宿,墙外祠妥双贤魂。
驻䍐诸务则且置,便抚亭下青云根。
岿然古貌故好在,雪浪有号原无痕。
逮兹盖已六赓韵,前席如共髯仙论。
孰谓中郎不可得,宁非对者石与盆。
七百馀年一瞬耳,奚称前咏碑间存。
实所胜斯名所屯,暂以屈亦久以尊。
此翁此石有如是,逢时辨底明与昏。
重来燕南赵北界,了识明月清风村。
韩园修葺复旧观,两行垂柳青遮门。
松轩潇落可信宿,墙外祠妥双贤魂。
驻䍐诸务则且置,便抚亭下青云根。
岿然古貌故好在,雪浪有号原无痕。
逮兹盖已六赓韵,前席如共髯仙论。
孰谓中郎不可得,宁非对者石与盆。
七百馀年一瞬耳,奚称前咏碑间存。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雪浪石仍叠苏轼韵》。诗中描绘了雪浪石的形态与历史,以及它与苏轼韵文的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实所胜斯名所屯,暂以屈亦久以尊”表达了对雪浪石独特魅力的赞美,它虽暂时被压抑,但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尊崇。接着,“此翁此石有如是,逢时辨底明与昏”进一步强调了雪浪石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面貌,如同智者一般能分辨明与暗。
“重来燕南赵北界,了识明月清风村”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感受到明月清风的宁静与美好。随后,“韩园修葺复旧观,两行垂柳青遮门”描绘了韩园经过修缮后恢复了往日的风貌,绿柳环绕,充满生机。
“松轩潇落可信宿,墙外祠妥双贤魂”则提到松轩的清幽环境适合住宿,祠堂内安息着两位贤者的灵魂。接下来,“驻䍐诸务则且置,便抚亭下青云根”表达了诗人放下一切事务,沉浸在亭下的青云之根中,享受自然的宁静。
“岿然古貌故好在,雪浪有号原无痕”强调了雪浪石虽历经沧桑,但其古老而美好的面貌依旧存在,雪浪的名声也未曾留下痕迹。最后,“逮兹盖已六赓韵,前席如共髯仙论”提到从古至今已有六次以苏轼韵文来赞颂雪浪石,仿佛与苏轼共同讨论过它的美。
“孰谓中郎不可得,宁非对者石与盆”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认为即使无法直接与中郎(苏轼)对话,但通过与石头和盆的交流,也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与风采。
“七百馀年一瞬耳,奚称前咏碑间存”总结了雪浪石的历史悠久,七百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而前人的咏叹与碑文依然留存,继续传颂着雪浪石的故事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雪浪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蕴含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又是人间八月秋,西风万里残暑收。
簿书汩没日复日,忽逢佳节聊举头。
开樽喜有宾僚共,准拟延月归城楼。
姮娥何事苦相恼,使我珠帘空上钩。
百年乐事能有几,兴来不惮秉烛游。
虽无月华助吟赏,须知节物不可留。
樽前莫问漏声促,且对溪山倒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