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
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
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
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
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
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
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意境。首联“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潼关入口处的景象,风吹过堆积的尘埃,马儿在树下嘶鸣,仿佛在哀叹着什么,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颔联“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则转换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人物活动。云彩飘入中条山,预示着即将下雨,而人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穿越关隘,画面富有动态感,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人的行进。
颈联“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浩劫”与“洪荒”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未知的探索。
尾联“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收束全诗,以“三晋二崤”象征广阔的地域,傍晚时分,诗人独立天地之间,举杯自饮,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潼关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离离鸿雁群,渺渺水云国。
白雪剡川藤,玄香牧溪迹。
形真具生意,彷佛二百翼。
四海兄弟情,于兹见叙秩。
前鸣后如应,高下低复逆。
随阳足稻粱,直夜防机弋。
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
群游得所止,一气同悦怿。
哀哉《淮南谣》,布粟歌斗尺。
东阿赋豆萁,才高终摈斥。
观图适念此,翻为古人戚。
今人犹古人,毋为后人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