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貌江南景,风烟万里宽。
金银开佛寺,紫翠出林峦。
远客驰行役,幽人赋《考槃》。
苍茫无限意,抚卷为盘桓。
谁貌江南景,风烟万里宽。
金银开佛寺,紫翠出林峦。
远客驰行役,幽人赋《考槃》。
苍茫无限意,抚卷为盘桓。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风光的壮丽画卷。首句“谁貌江南景”,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仿佛在询问世间谁能捕捉到这份美景的精髓。接着,“风烟万里宽”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江南广阔无垠的景象,风与烟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而辽阔的意境。
“金银开佛寺,紫翠出林峦”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结合,金色与银色的佛寺在绿色的山峦中若隐若现,色彩对比鲜明,既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庄严,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蕴含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和追求。
“远客驰行役,幽人赋《考槃》”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远行的旅人忙碌奔波,而隐居的文人则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通过吟诵《考槃》这样的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最后,“苍茫无限意,抚卷为盘桓”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感慨与沉思。苍茫的景色激发了诗人无限的思绪,他拿起书卷,似乎在与这幅画作进行对话,沉浸于其中,不愿离去。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若有人兮美而鬈,冠切云兮衣翩翾。
粲然独立青山前,褰裳流盼凝娟娟。
乘云而行兮从风而旋,态庄色正合自然。
矫如翔鸾凌紫烟,朗如明月行青天。
山之石兮骈阗,山之松兮连蜷。
下有瑶草纷交连,素华绿叶何芊芊。
不言不笑意已宣,风骨乃是凌波仙。
金华老人惜㛹嬛,友于联属成三妍。
其来无方往无边,世人不见将千年。
谁其画者钱塘钱,我歌欲继湘江篇。
张君好古宜宝旃,此画此歌毋浪传。
颍川阳城之间,乃有云气郁然而干天。
中峰拔地九千丈,三面侧叠开青莲,云是嵩高之层巅。
扪柳掠井当星躔,往往白日朝群仙。
复有东西二石室,洞穴窈窕相钩连。
天风吹雨不到地,石髓如泥流紫烟。
但见瑶林琪树纷百千,朱楼绮阁丹碧悬。
美人绿发垂两肩,手持玄文驾飞軿。
欲往从之嗟渺绵,似听流水㶁㶁鸣丝弦。
仙游杳漠今几年,清梦忽堕新图前。
玉光下起崖石底,松顶上出飞鸿边。
山中古路广以平,秦车汉骑何翩翩。
徒闻金丹閟石检,尘土世人安得传。
芳序倏已判,卉木荣且偕。
念我同年友,怆然动中怀。
昔别冬始厉,波流咽喈喈。
兹游春日妍,顾瞻藐云崖。
操弦叹离索,抱璞悲沈埋。
恻怆不成欢,偃息在东斋。
理契聊自遣,忧来安可排。
人生重合并,时亦暂违乖。
勿以参商故,终当金石谐。
早岁去城市,思为山泽游。
茫茫宇宙间,俯视若云浮。
飘摇风尘际,敛迹此林丘。
古道日榛芜,怅然念东周。
鸣鸟乃不闻,禾黍飒以秋。
登高渺四望,谁为千载忧。
客有从东来,盛年著芳猷。
入林践枉顾,维舟成羁留。
贻我丽藻篇,释我心烦愁。
名谊良可尚,荣华安足求。
江湖有箕颍,企子承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