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浦水迢遥,帆樯久寂寥。
云迷瓯越路,岸断广州潮。
闽舶空来往,倭关阻贩消。
微茫烟霭外,况见海门焦。
港浦水迢遥,帆樯久寂寥。
云迷瓯越路,岸断广州潮。
闽舶空来往,倭关阻贩消。
微茫烟霭外,况见海门焦。
这首诗描绘了港口望帆船时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浓厚的海韵和历史感。
首句“港浦水迢遥”,以“迢遥”二字描绘出港口与大海之间的辽阔距离,给人一种深远、辽阔的视觉感受。接着,“帆樯久寂寥”一句,通过“久寂寥”三字,渲染出港口在一段时间内的冷清与寂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只有远处偶尔飘过的几艘帆船,打破了这份宁静。
“云迷瓯越路,岸断广州潮。”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云雾缭绕,遮蔽了通往瓯越的道路,而广州的潮水似乎也因某种原因中断了,这种景象既神秘又充满未知,让人不禁想象背后的故事与情境。
“闽舶空来往,倭关阻贩消。”闽地的船只虽在海上空荡荡地往来,却似乎无法抵达目的地,而倭关则阻碍了贸易的流通。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现实中的景象,也暗含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局限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遗憾。
最后,“微茫烟霭外,况见海门焦。”这两句将视角拉远,从细微处到宏观,从眼前的景象到更广阔的天地。烟霭之外,海门似乎被焦灼之色所笼罩,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可能寓含着某种象征意义,暗示着某种危机或变故即将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港口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
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尝闻圣主得贤臣,三接能令四海春。
月满禁垣斋沐夜,清吟属和更何人。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孤云永日自徘徊,岩馆苍苍遍绿苔。
望苑忽惊新诏下,彩鸾归处玉笼开。
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
容卫晓徘徊,严城阊阖开。
乌号龙驭远,遏密凤声哀。
昆浪黄河注,崦嵫白日颓。
恭闻天子孝,不忍望铜台。
哀挽渭川曲,空歌汾水阳。
夜泉愁更咽,秋日惨无光。
缵夏功传启,兴周业继昌。
回瞻五陵上,烟雨为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