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上阁》
《石上阁》全文
唐 / 无名氏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水石引我去,南湖复东壑。

不厌随竹阴,来登石上阁。

磴道通石门,欹崖断如凿。

飞梁架峰头,夭矫虹霓若。

下视竹木杪,仰见悬泉落。

水声兼松吹,音响参众乐。

时时为雾雨,飘洒湿帘箔。

吾欲弃簪缨,于兹守寂寞。

(0)
注释
水石:指流水与奇石构成的美景。
南湖:泛指南方的湖泊。
东壑:东方的山谷。
竹阴:竹林下的阴凉处。
磴道:石阶小路。
石门:可能指山中像门一样的石缝或洞口。
欹崖:倾斜的悬崖。
凿:像被开凿过一样。
飞梁:高架的桥梁。
夭矫:形容姿态屈曲而有气势。
虹霓:彩虹,比喻桥的美丽。
竹木杪:竹子和树木的顶端。
悬泉:从高处垂直落下的泉水。
水声:流水的声音。
松吹:松林间的风声。
音响:声音。
参:混合,参与。
雾雨:细雨如雾。
飘洒:形容雨丝轻柔地散落。
帘箔:帘子和竹帘,这里泛指遮挡物。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守寂寞:保持独处,享受清静。
翻译
水流石景吸引我前行,既至南湖又转向东边山谷。
不厌倦跟随竹林的阴凉,我来攀登石上的高阁。
石阶小径通往石门深处,悬崖仿佛被刀斧劈开般陡峭。
横跨山峰的桥梁如彩虹般蜿蜒,婀娜多姿。
向下看是竹木的树梢,抬头只见悬挂的泉水落下。
水声夹杂着松林的风声,各种声音交织成一首自然之歌。
这里时常云雾细雨蒙蒙,水珠飘洒湿润了帘幕。
我想要舍弃官场的冠冕,于此地坚守一份宁静与寂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游子在自然山水之间的漫游情景。诗人被水石带引,前往南湖再转至东壑,显得游子的随性与自由。"不厌随竹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喜爱和沉醉,而"来登石上阁"则是心灵上的升华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磴道通石门,欹崖断如凿。飞梁架峰头,夭矫虹霓若"通过对山路、石门、悬崖和飞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诗人的胆略。

在"下视竹木杪,仰见悬泉落"中,诗人从高处眺望,既观察到了脚下的细微之物,也感受了头顶上方流泻而下的水景,这种观照结合体现了一种全然的自然融合。

"水声兼松吹,音响参众乐。时时为雾雨,飘洒湿帘箔"则是对声音与氛围的描绘,水声、风声交织,形成了一曲自然的和谐乐章。而"时时为雾雨,飘洒湿帘箔"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情趣。

最后两句"吾欲弃簪缨,于兹守寂寞"表达了诗人想要抛弃尘世的繁华,与世隔绝,在这宁静之地寻求心灵的安顿。这里的"弃簪缨"象征着对物质生活的超脱,而"于兹守寂寞"则是对精神世界的坚守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与精神宁静之间微妙情感的体验。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秦镜

坐视扶苏骨肉离,逐臣心地辣无疑。

秦廷如果悬明镜,照胆应先照李斯。

(0)

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其八

一本山茶覆七楹,萧梁馀韵听松声。

侬居红豆村庄右,不属情人也有情。

(0)

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其四

手持牛谱熟评量,兑价如今再倍长。

洵是老农好家教,呼儿打把白梅秧。

(0)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一辞客

柴门紧闭莫轻开,好护庭前一径苔。

最是青蝇真恶客,尘挥暂去又飞来。

(0)

嘲吸洋烟者

瘾来丑态不堪描,眠向烟床兴便饶。

非为烧营频纵火,不因乞食也吹箫。

指头仟捲煤偏厚,鼻孔香飞雾不消。

事罢两肩高耸起,手擎杯茗向喉浇。

(0)

云亭灯市竹枝词·其二

锣鼓声来肃静牌,旂分龙虎两边排。

乡民簇拥泥神至,行过南街上北街。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