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其一》
《杂诗·其一》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其一)》,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诗中通过对比楚人献奇璞与宋人得燕石的不同态度和结果,揭示了社会对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首句“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描绘了楚人献出珍贵的美玉,却因无人识其真价值而痛苦哭泣的情景,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接着,“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则讽刺了宋人得到看似普通的石头却视为珍宝,精心收藏,反衬出前者的悲哀。通过这两组对比,诗人揭示了社会评价标准的不公和主观性。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价值的最终显现,即便是被世人忽视的至宝,也终将被发现其价值;而看似珍贵的物品,最终可能沦为无用之物。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批判。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指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事物的价值会有所变化,而个人的贡献也可能被历史遗忘。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将纵横家张仪和秦相吕不韦与儒家孔子、孟子进行对比,前者凭借权谋和功利成就显赫,后者虽坚守仁义却显得彷徨。这不仅体现了对不同价值观的评价,也暗示了社会对功利主义的推崇。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直接批评了过分追求功利的行为,认为坚守仁义、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虽然显得迂阔,但却是立身之本。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最后,“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理想价值的深深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价值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过十八盘

飞盖晓征擎露重,弊裘秋绽怯风寒。

行行曝背三竿日,窅窅关心十八盘。

马上有诗聊拨闷,担头无酒不成欢。

茫然不辨东西路,满目江山宇宙宽。

(0)

大同上郭都堂子声

唐室汾阳第一功,今看孙子有馀风。

激扬千里冰霜肃,坐镇三边节钺雄。

胡虏破除谈叹里,谟谋出入庙堂中。

圣明有待虚东阁,谁谓姬公久在东。

(0)

次前韵答周司训

千里神交不约来,叹颜今日为谁开。

尊前莫作离群恶,江上仍携送别杯。

赠我好诗淩鲍谢,看君高义迫陈雷。

故人期我和羹业,浅薄惭非传说梅。

(0)

送陈邦直司训之宜山

弟子群中最白眉,十年南北叹睽离。

探穷今古书千卷,不得姮娥桂一枝。

酌酒与君多旧话,赠言于我有新诗。

行行勿薄宜阳教,坐拥春风拟浴沂。

(0)

扇面山水次东陵韵

细雨空濛津树合,小桥迢递水烟通。

春风杖屦寻诗客,不在孤山定剡中。

(0)

宫词次邵汝学韵八首·其五

翟衣初赐带天香,隆宠难酬袜线长。

补得山龙新御衮,十年针黹敢辞忙。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