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作品,名为《和陈七峰七诗韵(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诗句。
“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这里,“上达”意味着高尚的追求,“何外暴”则是说这种追求不在于世俗的功名富贵之中。而“真乐非幽园”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深居简出、闭门造车的生活,而是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忧虑,即任何被外界所触动的情感或是行为,都可能导致人与自然、本真自我的疏离。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保持内心平静和纯净的重视。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这里,“我自淡不厌”表明了诗人的个性,即他喜欢简单、清淡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而“彼徒争相喧”则是对那些追求名利、争夺声色的世人的一种批评,认为他们只是一味地追逐和吵嚷,没有真正的内在修养。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峰高”、“果峻”形容的是山峰的高大和险峻,而“无论百千年”则表达了时间对这些自然景观的影响微乎其微,似乎它们能够超越时光的洗礼而永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高洁自我的审美情趣。
我怀栗里高风,醉来无复逃名地。
黄农宇宙,荒唐一梦,人閒何世。
八表同昏,孤云自远,茫茫天意。
叹沧江白发,酒醒甚处,空回首山河异。
直道伤心往事,百年中、眼看能几。
如何转烛,支离南北,馀生至此。
落木悲秋,残尊送腊,感时危涕。
念故山,薇老谁歌,采采向斜阳里。
吟边灯火,梦熟城南路。
归骑每侵晨,月初沈,西山缺处。
残笺满袖,都是别君词,空愁语,休延伫,酒醒天涯去。
飘零到此,客枕高楼雨。
鹤唳似惊风,渺瓯蛮,瘴江战鼓。
扁舟不繫,一夜故园心,杯未举,愁先注,白发缘行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