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高柳绿纷纷,恋霭留烟昼不分。
雨砌芳菲晴后见,风窗言语静中闻。
桐花可作凤凰食,竹叶还成虎豹文。
但使此心无外慕,卜居何用绝人群。
门前高柳绿纷纷,恋霭留烟昼不分。
雨砌芳菲晴后见,风窗言语静中闻。
桐花可作凤凰食,竹叶还成虎豹文。
但使此心无外慕,卜居何用绝人群。
这首《遣兴》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深情。
首联“门前高柳绿纷纷,恋霭留烟昼不分”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门前高大的柳树在春日里绿意盎然,晨雾与烟霭交织,使得白天与夜晚难以分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雨砌芳菲晴后见,风窗言语静中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雨后的石阶上,鲜花绽放,展现出雨过天晴后的生机与美丽;而在寂静的夜晚,风吹过窗户,似乎在低语,传递着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颈联“桐花可作凤凰食,竹叶还成虎豹文”运用象征手法,桐花被比作凤凰的食物,竹叶则比喻为虎豹的文字,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但使此心无外慕,卜居何用绝人群”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只要内心保持平静,不为外物所动,即使居住在人群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遣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佳作。
方子还山中,两度寄诗帙。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
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
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
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
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
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