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自私,至宝发山川。
谁于黄金岩,得此一脉泉?
涓涓成不息,曹溪宁后先?
造化亦有待,于师亦前缘。
既供香积厨,复灌富阳田。
譬彼释氏法,一灯遍三千。
泉流愿无竭,灯光永相传。
日居而月诸,于亿万斯年。
天地不自私,至宝发山川。
谁于黄金岩,得此一脉泉?
涓涓成不息,曹溪宁后先?
造化亦有待,于师亦前缘。
既供香积厨,复灌富阳田。
譬彼释氏法,一灯遍三千。
泉流愿无竭,灯光永相传。
日居而月诸,于亿万斯年。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一脉泉铭》,以赞美一脉泉水为题,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禅师功德的崇敬。首句“天地不自私”,揭示了大自然无私奉献的精神,将珍贵的泉水比喻为天地间的至宝。接下来的诗句“谁于黄金岩,得此一脉泉?”描绘了这股泉水的来历,暗示其非同寻常。
“涓涓成不息,曹溪宁后先?”通过“涓涓”形容泉水的流淌,强调其持久不断,甚至与佛教圣地曹溪相提并论,暗示其禅意深远。诗人认为,泉水的诞生与禅师的开悟有着某种缘分,如同佛法的流传。
“既供香积厨,复灌富阳田”进一步说明泉水的实用价值,不仅滋养僧侣们的修行,也滋养着世俗的农田,体现了禅师的普济众生之德。最后,“泉流愿无竭,灯光永相传”寓意泉水的精神与禅法如灯般照亮世间,长久流传。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赞美一脉泉,寄寓了对禅师贡献的赞美和对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感慨,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和人文关怀。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
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
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
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
随官牒,飘萍迹。
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
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
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
历数朝堂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
吾道适中否,一柱独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屡藩宣。
韩公城下,烽火静、米斗三钱。
人愿公归台鼎,我愿公归中隐,九老要齐肩。
岁岁祝公寿,风月伴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