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公荐一鹗,义烈争秋霜。
矢心报知己,讨贼尊天王。
渔阳掺英愤,夫岂病悖狂。
营门三尺棁,杀气披搀抢。
孔公荐一鹗,义烈争秋霜。
矢心报知己,讨贼尊天王。
渔阳掺英愤,夫岂病悖狂。
营门三尺棁,杀气披搀抢。
这首诗描绘了孔公推荐的一只英勇的雕(鹗),它在秋季展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战斗精神。诗人赞美这只雕对知己的忠诚,决心消灭敌人并尊崇天子,表达了对忠贞和英勇行为的赞赏。"渔阳掺英愤"可能指的是渔阳地区(今北京附近)的壮志豪情,诗人认为这种愤怒并非疯狂,而是出于对不公的深深愤慨。"营门三尺棁"暗示了战场的气氛,杀气腾腾,连营门的梁柱(棁)都仿佛被杀伐之气所笼罩。整体上,这是一首歌颂英雄主义和忠义精神的诗篇,体现了元末明初杨维桢的文学风格。
燕燕复燕燕,飞飞入谁家。
昔依庭中树,今逐陌上花。
一入平康里,新愁上蛾眉。
多恐章台柳,攀析轻薄儿。
不是郑交甫,谁遗神女珠。
欲谐百年会,自解绣罗襦。
锦纹双鸳鸯,拍拍戏横塘。
翻惜野鸳鸯,不如家凤凰。
凤毛有五色,文采映清晖。
一朝不相顾,雄雌各自飞。
欢去皖公山,妄住小姑溪。
溪山镇相望,只听鹧鸪啼。
八月湖水碧,悠悠送远愁。
不见旧时剑,使妾双泪流。
故人已如故,新人犹自新。
山路夕阳下,可怜杨柳春。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
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
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
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
芒鞋心事杜陵知,唯今只赏杜陵诗。
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
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
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
金风摇绣阁,玉露冷妆台。
暑气萤流去,秋声雁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