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跨青霄鹤,来听碧树鸡。
莲花从火发,桂叶与云齐。
目旷乾坤小,身高日月低。
壶中双凤隐,剑外六龙迷。
药性因明启,丹功自敬跻。
崆峒何用访,于此识端倪。
曾跨青霄鹤,来听碧树鸡。
莲花从火发,桂叶与云齐。
目旷乾坤小,身高日月低。
壶中双凤隐,剑外六龙迷。
药性因明启,丹功自敬跻。
崆峒何用访,于此识端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充满了道家哲学的深意。诗人以“曾跨青霄鹤”开篇,借鹤之高飞,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接下来,“来听碧树鸡”,以鸡鸣唤醒清晨,象征着生命的觉醒与新开始。
“莲花从火发,桂叶与云齐。”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莲花在烈火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桂叶与云齐,寓意着高洁与超凡脱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目旷乾坤小,身高日月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视觉上的广阔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同时,将自己置于日月之下,暗示着与宇宙的和谐共存。
“壶中双凤隐,剑外六龙迷。”这里使用了道家文化中的元素,壶中双凤隐喻着内在世界的美好与神秘,剑外六龙则可能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诱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外界干扰的淡然态度。
“药性因明启,丹功自敬跻。”这两句涉及道教炼丹术,通过药物的启示和修炼的提升,表达了对自我完善和精神升华的追求。
“崆峒何用访,于此识端倪。”最后两句点明了主旨,崆峒山是道教圣地,诗人认为无需再寻觅,通过这首诗已经揭示了修行与悟道的奥秘。整首诗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万国趋朝日,明堂受计年。
邦家输玉帛,礼乐偃戈鋋。
君是机云后,名高召杜前。
行春蠲井税,折狱挂蒲鞭。
秋水门庭静,冰壶案牍悬。
衣冠趋俎豆,禾黍被原田。
俗美讴歌起,风恬疾苦捐。
潢池应解剑,墨绶但鸣弦。
神雀元堪纪,噩鱼穴乍迁。
七闽推治郡,三殿引朝天。
岭峤初驰驿,江津迥泊船。
观涛经楚越,望日指幽燕。
奏最遵周典,厉精际汉宣。
龙颜瞻咫尺,虎拜舞蹁跹。
鹓鹭班还接,蓼萧赋已传。
黄金誇独赐,赤县梦相牵。
总庆明良会,何惭岳牧贤。
春风驰五马,莫恋洞庭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