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百千尺,亭亭蔽浮云。
下有蝼蚁穴,上有乌鹊群。
兔丝附其枝,茯苓荫其根。
盘踞托厚地,实维造化神。
玄冬霜霰繁,积雪埋昆崙。
万卉皆冻死,此物独孤存。
我将比蟠木,坐阅三千春。
青松百千尺,亭亭蔽浮云。
下有蝼蚁穴,上有乌鹊群。
兔丝附其枝,茯苓荫其根。
盘踞托厚地,实维造化神。
玄冬霜霰繁,积雪埋昆崙。
万卉皆冻死,此物独孤存。
我将比蟠木,坐阅三千春。
这首诗以“青松”为题,描绘了松树坚韧不拔、傲立风霜的形象。开篇“青松百千尺,亭亭蔽浮云”,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松树的高度与挺拔,仿佛它能遮蔽天边的云彩,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下有蝼蚁穴,上有乌鹊群”,通过对比蝼蚁和乌鹊的生活状态,反衬出松树的高大与生命力的旺盛。
“兔丝附其枝,茯苓荫其根”,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兔丝缠绕其枝,茯苓庇护其根,显示出松树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盘踞托厚地,实维造化神”则赞美了松树扎根大地,是大自然的神灵,赋予了它神圣的地位。
“玄冬霜霰繁,积雪埋昆仑”,描述了冬天严寒的景象,松树在霜雪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万卉皆冻死,此物独孤存”则强调了松树在逆境中的独特生命力,与周围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我将比蟠木,坐阅三千春”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敬仰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像松树一样,历经千年而不衰,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生命力。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它的自然之美,更寓意了坚韧、顽强和永恒的生命精神。
画家正宗称四王,导源董巨承悦黄。
从风蔚起纷百辈,谁欤殿者戴侍郎。
侍郎觥觥表节义,托兴丹青特馀事。
云龙上下邵许曾,锁院风流后难继。
家住钱塘山水绝,尽化烟云为笔墨。
幽人怀抱非世间,爱摹清晓湖天色。
南北沉沉横两峰,落月未落闻疏钟。
云鬟不动睡初起,愁绝西子难为容。
古来能手各争席,秀韵天成公第一。
沆瀣吸取黄鹤仙,山林独往营邱笔。
卷中云物皆依旧,可惜灵区蒙海臭。
忠魂应自恋清晖,华表堪悲朱鸟咮。
故家乔木迹未芜,清泠有砚今在无。
但应模糊灭闻见,夜山继绘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