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遍礼,宫徵维新。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遍礼,宫徵维新。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这段诗歌是出自唐代文学家张说的《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其五)》。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德修养与自然崇拜的深刻理解。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表明了天道的公正无私,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万物,才能与之和谐共存。这两句蕴含着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通过诚信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山川遍礼,宫徵维新"则描绘了一幅祭祀泰山的壮观场景。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祭礼的举行,表达了对自然界神圣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寓意着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来更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中的“玉帛”可能指的是用玉制成的祭祀时所用的帷幕或装饰品,而“非盛”则意味着这些物质的华丽并不重要。诗人强调真正的聪明在于能够领悟和认知到那些超越表象之上的真理。
最后两句"正斯一德,通乎百神"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一种正直、纯粹的心灵状态(即“正斯一德”)能够与自然界中各种神秘力量(“百神”)建立联系,这是诗人对道德修炼到极致时所能达到的境界。
总体来说,这段诗歌流露出一种深厚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自然与人类关系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吟馀绳榻抛诗卷,独展烟云对穹巘。
波上危亭俯碧澄,吴淞半江不须剪。
辋水浑疑华子冈,画耶真耶两欲忘。
胡为千里江山景,收入咫尺青丝囊。
萧斋倚咏兴不少,洒然心共秋云表。
忆在中盘精舍中,小窗开处峣峰晓。
枫叶初丹槲叶黄,当前触目助悲伤。
䁀湖冉冉寒空静,芦殿凄凄夜月凉。
忆断白云还杳渺,望穷碧落转苍茫。
悲怀长此增沈痛,忍别山陵路阻长。
过隙光阴岁已周,龙舆朝驾痛难留。
缵承任重何由报,顾复恩深未少酬。
雍邸回看宫阙寂,桥山空对几筵愁。
尊亲寰宇倾心久,夹道蒸黎总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