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
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
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
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
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
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
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
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
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
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
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季春时节游览南山的景象和心情。开篇四句“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通过对山势的描写,展现了南山的雄伟与自然形成的小道,诗人在某人的引领下到达这里,感慨于这片刻意求来的宁静之地。
接下来,“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表明了雨后的晴朗天气,夏日的温暖与清新,以及诗人在闲暇之日,没有繁忙的事务,便决定驾车游览南山。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这里赞美了南山的美丽,山墙青翠参差不齐,古树年迈倾倒,但幸亏红色的岩石支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诗人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从小孩子到成年人的变化,对世事的洞察由浅入深。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接着描写了山中幽深的地方建有危险的亭子,即便无风,也自然而然地感到清凉;诗人不久后登上了山顶,从高处眺望四周,被长城所包围。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这里写到了江水的波动和小镇上的安宁生活,以及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自在与放松,即使是弯腰仰望,也能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感慨地呼唤着倒酒。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最后一段,诗人提到不知名的游子在玉堂中,以及人们在巴叟之间的劳作;而自己则是高兴地与他人同步下山,这也许源于本身步履轻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宫鸟西飞,杨花北去,春风飘向伊谁。
盈盈小小,轻薄不堪肥。
天付风流到骨,消不尽、流落青池。
谁知道,踏歌朝暮,痴绝待渠归。
愔愔,春似酒,日痕生绀,裙色明漪。
笑东家西沼,到处依依。
同是东风种得,独无据,飘泊年时。
青梅落,水光帘影,小翠立横枝。
丽华一握青丝,金珠粟粟香环里。
春窥绮阁,新妆风舞,铢衣如碎。
翠凤苍虬,骑来下界,蝶惊蜂避。
甚三生富贵,垂垂晓露,犹凝满身珠翠。
谁共那人结发,问何时、蹇修为理。
对花一笑,香茸易翦,碎金难缀。
半点芳心,乱愁如织,缕丝传意。
倩东皇、拂拭新条,更与作、来生计。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
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
停杯缓劝。
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
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
采石宫袍,沈香醉笔,何似轻衫小扇。
流年暗换。
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
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新绿池塘,一两点、荷花微雨。
人正静,桐阴竹影,半侵庭户。
欹枕未圆蝴蝶梦,隔窗时听幽禽语。
卷沙帏、随意理琴丝,黄金缕。
鲛绡扇,轻轻举。
龙涎饼,微微炷。
向水晶宫里,坐消襻暑。
剥啄谁敲棋子响,莺儿林里惊飞去。
最好是、活水沦新茶,醒春醑。
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
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沈水。
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
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
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宵际。
疑是九华仙梦冷,误落人间游戏。
比雪情多,评梅香浅。
三白还堪瑞。
尘缘洗尽,醒来还又匆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