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尘嚣远,庭荒草木闲。
鸣雏过竹里,放鹤起柴关。
爇菊分深浅,看花成往还。
不愁红烛跋,霜月照池湾。
地僻尘嚣远,庭荒草木闲。
鸣雏过竹里,放鹤起柴关。
爇菊分深浅,看花成往还。
不愁红烛跋,霜月照池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陈睿声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黛影园中与友人相聚,共赏菊花的美好时光。
首联“地僻尘嚣远,庭荒草木闲”,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远离尘世的喧嚣,庭院荒凉却充满生机,草木自得其乐,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颔联“鸣雏过竹里,放鹤起柴关”,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生动景象。雏鸟在竹林间欢快地鸣叫,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放飞的鹤则从柴门处腾空而起,展翅高飞,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命力。
颈联“爇菊分深浅,看花成往还”,转而聚焦于赏菊的细节。诗人点燃菊花,观察其颜色的深浅变化,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菊花的喜爱,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同时,“看花成往还”暗示了与友人的交流与互动,如同赏花一般,充满了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
尾联“不愁红烛跋,霜月照池湾”,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聚会的愉悦之情。即使夜深人静,红烛燃尽,也不担心时间的流逝,因为有月光如霜般洒在池塘边,为夜晚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浪漫。这不仅是对聚会场景的描绘,也是对友情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聚会的温馨与惬意,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深刻感悟。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
心摇。
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
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
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
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魂消。
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
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
惨愁颜、断魂无语。
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
但黯然凝伫。
暮烟寒雨。
望秦楼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