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台殿古,松桂碧参天。
玉涧碎寒石,金池开小莲。
循渠穷水脉,策杖到岩巅。
渐入庐山境,从参五味禅。
梵宫台殿古,松桂碧参天。
玉涧碎寒石,金池开小莲。
循渠穷水脉,策杖到岩巅。
渐入庐山境,从参五味禅。
这首诗描绘了罗汉寺的清幽与庄严之景。首句“梵宫台殿古”,点明了寺庙历史悠久,古老的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庄重。接着“松桂碧参天”一句,以松树和桂树的翠绿衬托出寺庙环境的清雅,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玉涧碎寒石,金池开小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玉涧中的寒石与金池中绽放的小莲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美丽,也寓意着佛法的深邃与纯净。寒石象征着佛法的坚定与不屈,小莲则代表了佛法的慈悲与柔和。
“循渠穷水脉,策杖到岩巅”描绘了诗人探索寺庙周围山水的旅程,通过行走于溪流旁,攀登山岩,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这一过程也是心灵之旅的象征,暗示着对精神境界的探索与提升。
最后,“渐入庐山境,从参五味禅”表达了诗人逐渐深入庐山(庐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的意境,以及在参悟佛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五味禅的深刻含义。五味禅可能指的是佛教中苦、乐、舍、空、无常等五种人生体验,诗人通过这次旅行,不仅欣赏了自然之美,更是在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感悟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罗汉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群辟崇替,降及近古。黄晖既渝,素灵承祜。
乃眷斯顾,祚之宅土。三后始基,世武丕承。
协风旁骇,天晷仰澄。淳曜六合,皇庆攸兴。
自彼河汾,奄齐七政。时文惟晋,世笃其圣。
钦翼昊天,对扬成命。九区克咸,讴歌以咏。
皇上纂隆,经教弘道。于化既丰,在工载考。
俯厘庶绩,仰荒大造。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笃生我后,克明克秀。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茂德渊冲,天姿玉裕。蕞尔小臣,邈彼荒遐。
弛厥负担,振缨承华。匪愿伊始,惟命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