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
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
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
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
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
胸中饱藏书,随地皆可屋。
适意即为好,何必重乡曲?
岭南多梅花,亦足慰幽独。
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
异时须昌刘,从君著芳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知识与环境的理解,认为内心的丰富比物质住所更为重要。他赞赏刘养直在南山建书院,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志向和书籍相伴,都能自得其乐。诗人认为岭南的梅花也能带来心灵的慰藉,不必过于执着于故乡之情,迁移或许也是一种福分。他还寄望刘养直能像古代的昌邑刘氏一样,通过学问留下芬芳的家族名声。整体上,这是一首倡导精神生活和志向追求的诗篇。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