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知君著意深,不嫌枯淡苦难禁。
更须涵养钻研力,彊矫无忘此日心。
此道知君著意深,不嫌枯淡苦难禁。
更须涵养钻研力,彊矫无忘此日心。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其一)》中的第一首。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道德教诲。
在这首诗中,朱熹以“此道”开篇,表达了对朋友石子重深厚情谊的理解与赞赏。他提到“不嫌枯淡苦难禁”,意即朋友的诗作虽然可能显得平淡或不够华丽,但自己并不嫌弃,反而能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这体现了朱熹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视,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接着,朱熹鼓励朋友在文学创作上要“更须涵养钻研力”,意味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提升修养,并深入研究,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彊矫无忘此日心”则强调了在追求艺术进步的同时,不能忘记初心,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熹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也传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轻阴滞雨,正社燕新来,东风院落。
十万红妆梳洗罢,翠袖春寒犹薄。
富贵天姿,风流睡足,酒晕潮红玉。
个般艳丽,怎教不贮金屋。
遥想宫锦城中,向碧鸡坊里,笙歌围簇。
万炬烧春花底宴,眩转红光相烁。
对此*然,向人如有诉,不禁清独。
浩歌此曲,为渠倾倒尊*。
长啸登临,望不尽、海门修碧。
人道□、江山高处,汉时遗迹。
一自耕云人去后,几番烟草凝秋色。
任掀空、骇浪卷银山,蛟鼍泣。
尘世事,纷如织。
云外径,闲舒立。
问来今往古,几人高适。
共拍栏干呼大白,欲倾沧海供豪吸。
倚东风、无限客中愁,斜阳笛。
试问梅花,自逋仙后知音少。
还又向、石林深处,结清边友。
心事岁寒元不改,一生清白堪同守。
历冰霜、老硬越孤高,精神好。
心太极,天机早。
闲共索,巡檐笑。
只消他香影,都吟不了。
五蕊三花才衍数,从头只数花为寿。
管年年、南极照南枝,杯中酒。
十载几风雪,又酌玉京春。
玉堂天上仙客,怜我倦红尘。
却挽翩翩飞袂,东望赤霞晨气,高处访三神。
上界足官府、翳凤快骑麟。
感生平,歌慷慨,泪沾巾。
天球苍佩,柰何偏属黑头人。
岁晚相如多病,前日冯唐已老,憔悴不堪闻。
长啸送明月,归枕北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