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筱媚清涟,清涟媚绿筱。
水竹两相媚,于中寄吾傲。
绿筱媚清涟,清涟媚绿筱。
水竹两相媚,于中寄吾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通过“绿筱”与“清涟”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脱俗的美感。诗人以“媚”字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喜爱和赞美。
“绿筱媚清涟,清涟媚绿筱。”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将“绿筱”(翠竹)与“清涟”(清澈的水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感。竹子在水中倒映,水波轻拂竹影,两者相互映照,都显得更加生动和美丽。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增色的关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下来的两句“水竹两相媚,于中寄吾傲。”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通过“两相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高洁情操和超然态度。“于中寄吾傲”,意味着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诗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表现了一种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风骨的傲岸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艺术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乃至人生的态度和感悟。
朱门蔼麟凤,画戟映貂蝉。
重侯累将家世,更觉使君贤。
皎皎秋霜怀抱,隐隐春风眉宇,形出性中天。
袖手吏民喜,曾未试薄鞭。
沸鸣弦,歌五绔,已三年。
年来历城城郭,天也怪春偏。
会见九重丹诏,收取一方霖雨,勋业迫凌烟。
富贵与难老,真作地行仙。
二篇,答纯甫江城会饮,东壁照奎星。
肝胆露,乾坤秘,画披零。
势分庭。
笔下风雷发,何为尔,聊相慰,供一笑,悠悠者,总流萍。
虎掷龙跳几遇,依然对、高垒深扃。
睹殷盘科斗,不说换鹅经。
老眼尘醒。
认声形。
中州月旦,千载后,犹洒客,有歆宁。
人不见,搔首立,望余馨。
海边亭。
寂寞钟期远,高山曲,几人听。
何必要,椿与菌,校年龄。
万事元无定在,此心得到处仙灵。
爱烂游南北,快马接飞?
。
万里丹青。
莫相疑、爱石如许,流形我亦随寓。
神*更有神*在,照影几烦清滏。
山下路。
还记得、当时射虎人曾误。
如今文府。
但日永闲阶,香凝燕寝,云岫翳还吐。
崔嵬起,欲作飞仙骞翥。
依稀老眼如雾。
品题好刻奇章字,嗟尔赏音难遇。
如砥柱。
应笑我心,更欲谁安住。
茶余客去,相对静无言,悠然意会,一阵北窗雨。
众山围绕横塘路。
中庵正向中间住。
花木四时开。
沙鸥日日来。
门前车马驻。
不得中庵趣。
下马问中庵。
庵中睡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