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一子墨,忽成三客卿。
君家好兄弟,鼎立并驰名。
不谓一子墨,忽成三客卿。
君家好兄弟,鼎立并驰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黄伯厚得蒲墨折而为三以书来易戏成二绝》(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黄伯厚得到三块墨后,将其折为三份并以此为题写信给友人,进行戏谑之事的赞赏与理解。
“不谓一子墨,忽成三客卿。” 这两句开篇即以“一子墨”与“三客卿”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描绘出黄伯厚将原本一块的墨折为三份的情景,同时也暗含了对黄伯厚此举的意外与惊喜之感。这里的“子墨”既指墨块,也隐喻黄伯厚的智慧与创意;“客卿”则借用了古代官职的称谓,巧妙地将黄伯厚的行为与古代文人雅士的风趣相联系,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底蕴和趣味性。
接下来,“君家好兄弟,鼎立并驰名。” 这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黄伯厚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追求学问、艺术的精神风貌。这里通过“好兄弟”的称谓,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而“鼎立并驰名”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学术或艺术领域齐头并进、名声远播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美好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黄伯厚创新精神的赞赏,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合作与共同进步的珍视。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王十朋成功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
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杰观雄楼,相照映、此花幽独。
谁解识、蕊珠仙子,道家装束。
蜡蒂紫苞融烛泪,檀心浅晕团金粟。
渐蜂儿、展翅上南枝,风掀绿。
落落伴,湖心玉。
萧萧映,坛边竹。
记月痕、曾上小阑干曲。
输与能诗潘道士,梦为蝴蝶花间宿。
向夜深、霜重不胜寒,骑黄鹄。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
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
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
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
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