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庙貌肃清高,守令亲来荐少牢。
易世未崇新祀典,传家愁对旧戎韬。
结缨殉国千秋重,持节还乡一代豪。
痛绝鸦军能继起,伯兄埋玉亦蓬蒿。
当年庙貌肃清高,守令亲来荐少牢。
易世未崇新祀典,传家愁对旧戎韬。
结缨殉国千秋重,持节还乡一代豪。
痛绝鸦军能继起,伯兄埋玉亦蓬蒿。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林朝崧所作,题为《谒先伯父刚悯公专祠(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先伯父刚悯公的敬仰和哀思。首句“当年庙貌肃清高”描绘了祠堂昔日的庄严肃穆,反映出人们对先人的尊崇。次句“守令亲来荐少牢”写地方官员亲自前来祭祀,显示出刚悯公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第三句“易世未崇新祀典”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时代变迁,但新的祭祀仪式并未得到充分推崇,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礼仪失落的感慨。第四句“传家愁对旧戎韬”则表达了家族对于先人曾经的军事生涯的怀念与忧虑。
第五、六句“结缨殉国千秋重,持节还乡一代豪”高度赞扬了刚悯公为国捐躯的英勇和归乡后依然保持高尚节操的品质,称他为一代豪杰。最后一句“痛绝鸦军能继起,伯兄埋玉亦蓬蒿”则表达了诗人对后世缺乏英雄继起的痛心,以及对先人埋骨荒野的哀伤,以“鸦军”暗指外敌,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十里松桧风,万仞斗峭壁。
阳崖雷自奔,阴壑雪犹积。
势争衡霍雄,地控楚越扼。
胡为千载间,名未光图籍。
物乃因人彰,闻人於在昔。
不逢巢许高,箕山亦顽碧。
我今共游览,逍遥非俗格。
剧论穷古今,玄谈叩虚寂。
攀萝蹑孤峰,和云坐幽石。
濯缨清泠泉,留为不朽迹。
艺祖与王地,诸侯布教宫。
冠缨临晓集,文雅与时隆。
泮水差差绿,春沂习习风。
袍辉了衿动,旗映讲纱红。
节钺来门外,声容播国中。
分庭等威杀,更仆宴谈终。
亹亹闻谆诲,拳拳激懦衷。
武昌尊庾亮,蜀郡乐文翁。
王化周南始,儒缝鲁俗通。
四方观表则,后学发童蒙。
木铎傅遗韵,缫衣纘旧功。
愿公持此道,黄阁弼清躬。
喑吁嘻!
屈原放,贾谊投,晦之流,子望囚。
古人今人皆不免,才能累身才反仇。
吾友仲渊少学古,胸中疏落罗孔周。
点毫磨墨作文字。
壮哉笔力追群牛。
三十青衫得一尉,尺泽寸波蛰长虬。
清帘爱民复材武,一日得罪声滁州。
噫吁嘻!
屈原忠臣楚之望,贾谊少年才无俦。
晦之子望俱命世,麒麟头角争崔崷。
时不与兮将柰何,仲渊仲渊勿涕流。
吾世本寒贱,吾身守贫约。
家徒立四壁,无田负城郭。
终岁服一衣,无装贮囊橐。
吾虽得一官,官微月俸薄。
况属岁凶荒,饥民填沟壑。
吾幸有寸禄,不至苦陨获。
随分且饱煖,不然亦流落。
尔等勤初学,旡耻衣食恶。
仁义足饱饫,道德堪咀嚼。
二者肥尔躯,不同乳与酪。
尔无嫌粗粝,尔勿厌藜藿。
富贵自努力,青云路非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