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叹学诗如学仙,未能换骨谩成篇。
翰林万丈光常在,著作三都赋蚤传。
半世无成负便腹,终年有味耸吟肩。
明珠何事轻弹雀,多谢高情未弃捐。
每叹学诗如学仙,未能换骨谩成篇。
翰林万丈光常在,著作三都赋蚤传。
半世无成负便腹,终年有味耸吟肩。
明珠何事轻弹雀,多谢高情未弃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和赵太中觅诗》。诗中,作者以学诗为修炼仙术的比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自嘲学诗未能达到“换骨”的境地,即深入理解和创新,但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将翰林(文人)的才情比作永恒的光芒,赞美赵太中的作品如同司马相如的《三都赋》般早有盛名。
诗人感慨自己半生努力却成效甚微,只能空有一肚子学问,但对诗歌的热爱始终不减,每次吟诵都感到无比的滋味,仿佛肩头耸动,充满诗意。他以明珠不应轻易弹射小鸟为喻,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珍视,感谢赵太中并未轻视他的诗作,这份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敬仰和自我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诗心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