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甚桃笙,叠八尺珊瑚,尘未容渍。
展向琼铺,微砑画苔纹碎。
记否药磴春酣,沁袖角、露华浓翠。
又背人,竹影侵来,荡得月魂灵水。
慢教诗妓持蝇拂,早鱼鳞、泛上秋意。
湘江断梦谁寻雨,红凝半函残泪。
藕叶悄卷夜凉,认一般,愁烟难洗。
让玉猧、绣闼偷眠,消受汗花香腻。
滑甚桃笙,叠八尺珊瑚,尘未容渍。
展向琼铺,微砑画苔纹碎。
记否药磴春酣,沁袖角、露华浓翠。
又背人,竹影侵来,荡得月魂灵水。
慢教诗妓持蝇拂,早鱼鳞、泛上秋意。
湘江断梦谁寻雨,红凝半函残泪。
藕叶悄卷夜凉,认一般,愁烟难洗。
让玉猧、绣闼偷眠,消受汗花香腻。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屋中竹席的痕迹,通过“桃笙”、“珊瑚”、“药磴”、“竹影”、“月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竹席比作“桃笙”、“珊瑚”,将竹影比作“月魂”,将竹屋中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记否药磴春酣,沁袖角、露华浓翠。” 这句通过回忆春天在药石之径上的欢愉,以及袖角沾染的露珠的翠绿,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慢教诗妓持蝇拂,早鱼鳞、泛上秋意。” 描述了诗妓轻轻拂拭竹席的情景,却意外地在席面上留下了如同鱼鳞般的秋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湘江断梦谁寻雨,红凝半函残泪。” 这两句借用湘江断梦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因无法寻回而留下的泪水,情感深沉。
“藕叶悄卷夜凉,认一般,愁烟难洗。” 通过藕叶在夜晚的凉意中卷曲,象征着内心的愁绪难以排解,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让玉猧、绣闼偷眠,消受汗花香腻。” 最后一句以玉猧(小犬)在绣门内偷睡,享受着汗花的香气,既是对前文情境的呼应,也暗含了一种对简单生活快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竹屋中竹席痕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孤独与忧郁的深刻表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