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层翠长倚天,我来正及社燕前。
城中高阁时纵倚,妙语已复凌芳鲜。
方将结伴未有侣,而子乃敢犯众先。
会当披云乱峰顶,却下濯足寒涧边。
遥知笑语山答响,诗句时作何必编。
就岩折桂亦细事,海棠烂熳烧晴川。
归来仰屋念清境,夜未央兮犹不眠。
此诗未到已如见,戏为图画人间传。
西山层翠长倚天,我来正及社燕前。
城中高阁时纵倚,妙语已复凌芳鲜。
方将结伴未有侣,而子乃敢犯众先。
会当披云乱峰顶,却下濯足寒涧边。
遥知笑语山答响,诗句时作何必编。
就岩折桂亦细事,海棠烂熳烧晴川。
归来仰屋念清境,夜未央兮犹不眠。
此诗未到已如见,戏为图画人间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山美景的向往与赞美,以及与友人的相聚之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西山层翠长倚天”,以“层翠”形容西山的青葱茂盛,以“长倚天”表现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氛围。接着,“我来正及社燕前”,点明了时间,诗人恰逢春社之时来到西山,暗示了这次旅行的适时与美好。
“城中高阁时纵倚,妙语已复凌芳鲜”,描述了诗人站在城中的高阁上,眺望远方,心中涌现出美妙的言语,仿佛超越了眼前的春花烂漫,展现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
“方将结伴未有侣,而子乃敢犯众先”,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西山,但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同伴,而友人却勇敢地先行一步,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行动的果敢。
“会当披云乱峰顶,却下濯足寒涧边”,预想未来与友人一同攀登西山,穿越云雾,到达乱峰之巅,然后在寒冷的山涧边洗脚,既展现了对冒险精神的追求,也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遥知笑语山答响,诗句时作何必编”,想象与友人在山中欢声笑语,山林回应,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情感的共鸣,诗句自然流淌,无需刻意创作,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就岩折桂亦细事,海棠烂熳烧晴川”,提到在山间攀岩摘取桂花,欣赏盛开的海棠,如同寻常小事,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诗意。
“归来仰屋念清境,夜未央兮犹不眠”,描绘了诗人归家后仍心系西山的宁静之美,夜晚仍未结束,他难以入眠,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和向往。
最后,“此诗未到已如见,戏为图画人间传”,诗人通过文字将自己对西山的想象和感受传达出来,仿佛一幅生动的画面,不仅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也为人间留下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举酒劝尔农,更为我侬劝。
车笠虽不同,所谐此盂饭。
或耕在菑畬,或耕在方寸。
膏雨足一犁,田头怯呼唤。
五百维莠骄,胥徒乃蟊患。
与国充耘耔,勿使地蒿蔓。
幻体饥渴同,世味甘苦半。
盘中一粒餐,锄下几滴汗。
光阴驶历块,彼此不可玩。
岂为许行言,劝课在兹旦。
老父倾耳听,童稚绕屏看。
相顾持我语,取信如执券。
安得慵耕人,从今不言倦。
雪车冰柱刘叉狂,玉川更与相颉颃。
车声羊肠几盘折,飞冰走雪何茫茫。
天公矜此老怪物,六丁直下白昼驱阿香。
丰龙列缺一时起,千车百柱摧靡靡。
玉虬银阙掀霜髯,药兔蟾宫捣瑶髓。
涛惊浪骇不可摹,璧碎珠倾讵堪拟。
长风吹雨一座寒,儿童不敢正面看。
狂客何心助鼓噪,硗田万顷思波澜。
被发行歌惬狂想,宝华天雨宁专赏。
炎天上火下如汤,一派清泠浃邻壤。
劝君饮酒君莫疑,有酒不饮吾何痴。
夜光鱼目纷纷杂错乌可辨,眼中如露如电醉来大笑俱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