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登临怯杖藤,好山不上最高层。
疏松几树斜阳里,閒看岩前扫叶僧。
老去登临怯杖藤,好山不上最高层。
疏松几树斜阳里,閒看岩前扫叶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通过“老去登临怯杖藤”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连行走都变得困难,更不用说攀登高山了。这句诗中,“怯杖藤”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老人行动不便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接着,“好山不上最高层”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即使心中渴望欣赏那最壮丽的景色,但身体的限制让他只能望而却步,无法到达那山顶。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暗含了对生命有限性的反思。
“疏松几树斜阳里”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稀疏松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夕阳的余晖给这些树木披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感。
最后,“闲看岩前扫叶僧”将视角转向了一个在岩石前扫落叶的和尚。这个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赋予了整首诗以禅意。和尚的悠闲动作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或许象征着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有人选择在忙碌中寻找平静,而有人则在静观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安人竹鹤之曾孙,闺门尚有清风存。
来归驾部甫三七,又七寒暑哀声闻。
哀声未已贤声起,寂莫深帏谢罗绮。
花开花落经几春,只尺中门不曾启。
五花云锦鸾回旋,一番手展一悽然。
诸孙忽见少且长,三子宁知后与前。
尔来五十开宾筵,众宾齐赋共姜篇。
颂兴闾里传闻地,例及朝廷旌表年。
君不见庭中萱草梁间燕,天为高堂侑觞献。
猗今之乐乐未央,世间那有瑶池晏。
两峰先生癖山水,游遍江南犹未已。
偶披此画爱郭熙,一段风烟在屏几。
澄湖东流中有梁,转盻却似孤山傍。
长松落落滴空翠,草满幽径含春香。
渔舟往来日西夕,自爱閒身共泉石。
沧浪歌罢海月高,欲起逋仙问畴昔。
千峰万峰深复深,白云出入元无心。
鸿飞冥冥鹤渺渺,岁岁东风花满林。
先生有怀极驰骛,瓣香每吊精忠墓。
小车山北还山南,东将入海随烟雾。
胸中丘壑眼中人,坡翁以后多风尘。
冷泉亭上一杯酒,公与湖山谁主宾。
尾闾泄兮终古,扶桑崦嵫兮晨复莫。
望美人兮未徕,予周章兮四方上下。
孰援斗兮酌桂浆,天路昧兮西风凉。
罾何为兮木末,蛟何为兮山阳。
彼凫雁兮膏粱,凤凰翼兮焱高翔。
骐骥不秣于天厩兮,驽骀驰骋乎康庄。
鹤为物兮仙灵,脱樊笼兮冥冥。
泬寥兮海阔而天清,一声鸣兮彻紫青。
应沆瀣兮未明,唤群鸡兮梦醒。
谓鹤兮安处,时回顾兮寰宇。
冀万一兮飞来伫,江涓兮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