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古越城。
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
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斑徼外生。
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
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古越城。
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
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斑徼外生。
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对广州(古称“越城”或“南越”)的印象和感受。开篇两句,“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古越城。”表达了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历史深度,以及古老的越城经历了无数年月而依然存在的事实。
接着,“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写出了外来游子在异乡听闻潮汐声响,常常分辨不出天色变化,而当地居民却能通过观察“飓母”(一种海洋生物,只有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才会出现)来预知阴晴,这两句强调了本土与外来的认知差异。
中间两句,“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斑徼外生。”形容了广州海域的辽阔与波涛汹涌之状,以及远方海岸奇特生物的存在,这些自然景观和异兽异物共同构筑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末尾两句,“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则流露出诗人对地方官员能力不足的担忧,以及对于农业耕作被忽视的忧虑,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地方治理和民生问题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对广州自然景观、文化特性的描写,结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表达,是一篇集美丽风光描绘与深刻思想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