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墙高下护林园,几树杏花红映门。
峰意总教含道秘,泉声那可厕人言。
心知静好难耽静,耳厌喧嚣易引喧。
无逸一篇还在手,为予职是牧元元。
石墙高下护林园,几树杏花红映门。
峰意总教含道秘,泉声那可厕人言。
心知静好难耽静,耳厌喧嚣易引喧。
无逸一篇还在手,为予职是牧元元。
这首诗描绘了静寄山庄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石墙高下护林园,几树杏花红映门”以石墙和杏花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山庄的自然景观,石墙稳固而高大,守护着周围的林园,几株盛开的杏花在阳光下映照着门户,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颔联“峰意总教含道秘,泉声那可厕人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神秘的氛围。山峰似乎蕴含着某种深奥的道理,而泉水的声音则与世俗的言语格格不入,强调了这里的静谧与超脱。
颈联“心知静好难耽静,耳厌喧嚣易引喧”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深刻体会。他深知静好的价值,但内心也难以完全沉浸于这份宁静之中,反而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吸引,反映出人在追求内心平静时的矛盾心理。
尾联“无逸一篇还在手,为予职是牧元元”则点明了诗人的职责所在。他手中握有《无逸》一文,这是古代帝王用来告诫自己勤勉治国的文献,表明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之美的宁静,更肩负着治理百姓的重任,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身职责的深刻认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