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夜雨催秋去。凄凄晓角留秋住。
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两地都无据。
层层叶下梧桐树。千林景色全非故。
极目苍凉,满腔懊恼,今古消魂处。
萧萧夜雨催秋去。凄凄晓角留秋住。
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两地都无据。
层层叶下梧桐树。千林景色全非故。
极目苍凉,满腔懊恼,今古消魂处。
这首《雨中花·本意》由清代诗人范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凄凉景象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萧萧夜雨催秋去”,以“萧萧”形容夜雨声,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暗示着秋天的离去。接着“凄凄晓角留秋住”,用“凄凄”形容晨角声,与前句形成对比,表现了秋意在清晨时分的停留,却终将被夜雨催促而去的无奈。
“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两地都无据。”这一句运用了“离燕”和“断鸿”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离别与孤独,通过它们的无声与孤鸣,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两地都无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无处寄托。
“层层叶下梧桐树。千林景色全非故。”梧桐树下落叶层层,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千林景色的改变,更是突出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类情感的相对恒定之间的对比。
最后,“极目苍凉,满腔懊恼,今古消魂处。”这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苍凉景色时内心的懊恼与哀伤,这种情感跨越古今,成为永恒的悲歌。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哀愁、对离别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