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
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
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
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
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
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
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出山已不辨东西" 表明诗人已经远离尘世,不再为世事所扰,而是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新径多岐失故蹊" 描绘了一条条新的路径在山中交织,显示了诗人对于旧有的道路已经不再熟悉,这也象征着对过去的放弃和对未来的无所适从。
"源里飘红无杂树" 中的“飘红”可能是指春天时花瓣随溪流飘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里强调了自然景物的纯粹与美好,没有杂质打扰。"村中戴白有遗黎" 则描绘了一种时间的静止和生命的延续,村中可能只剩下一些老者,他们的存在成了时间留下的印记。
接下来两句 "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 描写了诗人对归途的思考。这里的“略加”表明诗人的心境已经平和而淡定,而“茅茨遥隔溪”则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有一层神秘的幕布将世俗与诗人所在的世界分割开来。
最后两句 "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中的“太守”和“渔郎”可能象征着不同阶层的人物,他们都因为对生活的痴迷而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解脱。这里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即使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人,在面对生命和自然时,都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等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的追求。
谁擘珊瑚,嵌几幅蝉纱,向玳梁挂。
淡墨轻匀,笼住烛花红射。
黯黯片镜无光,偏照出、粉妆姚冶。
似朦胧、蟾彩凝烟,真有药娥飞下。
更看面面花枝好,讶双蕖、乱开春夜。
依稀四角悬针字,猜谜消琼斝。
蛾绿忽倚玉屏,荑苗指、眼波微泻。
露月华裙子,一般颜色,斗他图画。
镜中人,花外影。乍见眼波凝。
书屋妆楼,同对碧梧井。
三年窥宋登垣,何曾私语,真不料、相逢山径。
雀离顶。凭仗金粟如来,行坐许教并。
酥手偷携,暗解玉彄赠。
小姑只是随身,牵衣又去,恨密约、依然难订。
吴市酒垆在,谁道邈山河。
马曹不问何事,安用惜颜酡。
呼我髯奴击缶,更命红儿行酒,相和以为歌。
一石亦不醉,十日讵云多。醉乡里,无人到,少风波。
一杯身后何有,剧饮尚蹉跎。
除是酒泉太守,再调宜城录事,卧治亦南柯。
富贵浮云耳,酩酊奈君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