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黯黯春阴轻,春溪溶溶春波明。
杏胎桃孕酿寒食,榆火纸鸢满帝京。
遇闰风光偏婉娩,东皇羽卫行来缓。
春色迟迟总不嫌,九十谁能一日添。
春云黯黯春阴轻,春溪溶溶春波明。
杏胎桃孕酿寒食,榆火纸鸢满帝京。
遇闰风光偏婉娩,东皇羽卫行来缓。
春色迟迟总不嫌,九十谁能一日添。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云彩和氛围,以及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柔和与生机。
首句“春云黯黯春阴轻”,描绘了春天云层低垂,轻柔的阴云笼罩大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氛围。接着,“春溪溶溶春波明”则转向对水的描写,清澈的溪流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明亮。
“杏胎桃孕酿寒食,榆火纸鸢满帝京”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植物与节日活动。杏花含苞待放,桃花孕育着新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寒食节期间,人们放飞纸鸢,满城皆是,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
“遇闰风光偏婉娩,东皇羽卫行来缓”中,“闰”指的是农历闰月,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强调了春天特有的柔和与缓慢变化之美。“东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此处指代春天,而“羽卫”则是形容春神出行时的仪仗队列,缓缓而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宁静与祥和。
最后,“春色迟迟总不嫌,九十谁能一日添”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即使春天持续的时间很长,人们也不会感到厌倦,因为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生机与美丽。九十天的春天,每一天的增添都是如此珍贵,让人期待不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节日活动及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闽山。
皎日中天揭,浮云也有闲。
括苍云壑入秋梦,闽岭风霜侵鬓丝。
岁晚未收稽古力,径荒曾拟赋归辞。
一官坎壈嗟丞负,百岁欢荣庆母慈。
去步逶迤无愠色,此心惟有古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