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可度岭二首·其一》
《可度岭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李学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滇南历尽又黔中,鸟道依然入碧空。

石磴磷磷芳藓渍,松林霭霭翠烟笼。

山僧伐石修危路,野老诛茅葺旧宫。

直到凌虚台上望,俨如身世在崆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南南部和贵州之间的旅行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首句“滇南历尽又黔中”开篇即点明了旅程的起点与终点,两地皆为我国西南边陲的壮丽之地。接着,“鸟道依然入碧空”一句,以“鸟道”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蜿蜒曲折、高入云霄的山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石磴磷磷芳藓渍,松林霭霭翠烟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景色的幽静与神秘。石阶上长满了青苔,绿意盎然;松林中弥漫着轻雾,仿佛仙境一般。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山僧伐石修危路,野老诛茅葺旧宫”则转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描绘。山中的和尚们在险峻的山路上劳作,修建道路,而乡间的老人则在荒废的宫殿上重建家园。这两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以及人类面对艰难环境时的坚韧与智慧。

最后,“直到凌虚台上望,俨如身世在崆峒”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俯瞰时的感受。这里运用了“凌虚台”与“崆峒”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既指实际的地理位置,也暗喻了心灵的超越与精神的升华。站在这样的高度,作者仿佛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类智慧与韧性的颂扬,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李学一
朝代:明

李学一,字万卿,号文轩。归善(今广东惠阳)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科给事中。历任湖广参议、贵州提学副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四、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李学一诗,以张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轩公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送梦石归妙峰德云庵

绍圣五年戊寅冬,王母吞却嘉州像。

觉来扪腹喜且惊,一朝生出这和尚。

锐头长身碧两瞳,众聚说法声如钟。

少年蹈断象骨路,出处大类飞山翁。

老而益健难近傍,德山缩手临济让。

善财尽力无处寻,又是经行别峰上。

(0)

劝德上人莫作言语

凡物得其时则鸣,鸣之大者唯雷霆。

使雷常鸣不以节,人忘修省孰震惊。

往时耆年深此旨,十度发言九度已。

更有宝云多口师,每见僧来面壁耳。

岂似而今文字禅,骈头并驾争后先。

愿公藏此千钧重,等闲不射射必中。

(0)

颂古·其一

不是风兮不是幡,祖师端的广南蛮。

夜深趁得曹溪渡,失却番禺两岸山。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五十四

秋风离离,秋色依依。秋云淡伫,秋月分辉。

篆不彫之心印,状似铁牛之机。

阿呵呵,力咄希,再三捞摝始应知。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四十三

喝散白云,穿开碧落。一步阔一步,一著高一著。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九十三

十五日已前,风吹不入。十五日已后,水洒不著。

正当十五日,月中仙桂和根拔,海底泥牛把角牵。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