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连千亩,琼花只一枝。
轻衣迥越女,短笛散吴儿。
别野今为寺,连珠旧有池。
从来歌舞地,君下广川帷。
野草连千亩,琼花只一枝。
轻衣迥越女,短笛散吴儿。
别野今为寺,连珠旧有池。
从来歌舞地,君下广川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与自然融合的画面。首句“野草连千亩,琼花只一枝”以对比手法展现广阔与独特,野草覆盖千亩大地,象征着自然的辽阔与无垠;而“琼花只一枝”则强调了在这片广阔的自然之中,有一朵珍贵而独特的琼花,寓意着在平凡中寻找不凡,或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珍视。
接下来,“轻衣迥越女,短笛散吴儿”两句,通过人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越女穿着轻盈的衣物,在远处悠然自得,吴儿吹着短笛,散落在四周,展现了古代江南地区的悠闲生活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的服饰和活动,也暗示了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别野今为寺,连珠旧有池”则将视角转向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变化。曾经的野外之地如今变成了寺庙,而原有的水池依旧存在,这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深刻思考。
最后,“从来歌舞地,君下广川帷”表达了对过往欢乐场景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或未来的期许。歌舞之地,是人们欢聚、享受生活的场所,而“广川帷”可能象征着广阔的视野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离合何常。记秋郊并骑,夜雨连床。
枯潭怀古柘,红树识严霜。时易得,意难忘。
便小别何妨。幸未惭乾坤俯仰,诗酒徜徉。
衰容未许端相。只书城偃蹇,袖墨淋浪。
功名怜蚁穴,心事托鲈乡。凭省识,漫思量。
倩谁与平章。且任伊十年幽恨,一曲微茫。
最清楚长亭官道,十里西风,一鞭残照。
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
如今攀折,更一半霜推掉。
黄到不成丝,能挂得斜阳多少。潦倒。
记听莺筑馆,烟雨暗堤春老。
妆楼梦断,正新雁一声过了。
千万点马上关山,带残月开门行早。
空写尽江潭,独自相思人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