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史公旧姓张,少年便作青琐郎。
公馀每为竹写照,须臾素楮森琳琅。
自言我画宜速购,他日欲求不屑就。
前辈惟推夏仲昭,时人只重杨廷秀。
我闻此语信未真,今见此图良可人。
奇石棱层带莓藓,孤标洒落超风尘。
我生爱竹真成癖,隙地无多亦移植。
皇天知我嗜好清,一官故向潇湘谪。
潇湘两岸千万竿,开轩洗盏时时看。
清风亦许夷齐合,劲节不知天地寒。
公从何年索此幅,恍然坐我潇湘侧。
司空位重懒挥毫,此画寻常岂能得。
司空史公旧姓张,少年便作青琐郎。
公馀每为竹写照,须臾素楮森琳琅。
自言我画宜速购,他日欲求不屑就。
前辈惟推夏仲昭,时人只重杨廷秀。
我闻此语信未真,今见此图良可人。
奇石棱层带莓藓,孤标洒落超风尘。
我生爱竹真成癖,隙地无多亦移植。
皇天知我嗜好清,一官故向潇湘谪。
潇湘两岸千万竿,开轩洗盏时时看。
清风亦许夷齐合,劲节不知天地寒。
公从何年索此幅,恍然坐我潇湘侧。
司空位重懒挥毫,此画寻常岂能得。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茂元所作,名为《题清风劲节图》。诗中描绘了一幅以竹子为主题的画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的品格。
诗的开头提到“司空史公旧姓张”,这里巧妙地引入了画作的创作者身份,即司空史公,原名张,年轻时即成为青琐郎(宫廷中的官员),暗示其才华横溢。接着,“公馀每为竹写照”点明了画作的主题——竹子,并强调了画家对竹子的深情厚意。“自言我画宜速购,他日欲求不屑就”则表达了画家对于作品的自信与期待,希望观者能够迅速欣赏并珍藏。
接下来,诗人通过“前辈惟推夏仲昭,时人只重杨廷秀”两句,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画家相提并论,既是对前辈的尊敬,也是对自己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紧接着,“我闻此语信未真,今见此图良可人”表明诗人对画作的赞赏之情,认为这幅画不仅技艺高超,更能够触动人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直接描述了画作的内容:“奇石棱层带莓藓,孤标洒落超风尘。”通过奇石与竹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我生爱竹真成癖,隙地无多亦移植。”即使空间有限,也愿意种植竹子,可见其对竹子的痴迷。
最后,“皇天知我嗜好清,一官故向潇湘谪”一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到潇湘之地,却因对竹子的喜爱而感到庆幸。潇湘两岸的竹林,成为了诗人精神寄托之所,他在这里“开轩洗盏时时看”,在清风中品味竹子的清雅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一幅画作转化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让人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作背后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松扉半掩龙鳞老,手撚瑶编坐碧草。
千年桃树蒸红霞,一笑东风为君晓。
君家世代多名贤,昔称伯鸾今少鸾。
愿作素臣反初服,厌闻赤帝溺儒冠。
雁翅地边江淼淼,日醉云涛伴鸥鸟。
作人落落迈等伦,有子亭亭出物表。
龙蛇佳气自东流,瑶草琪花一夕抽。
歌罢紫芝春似海,倒骑青龙向罗浮。
青霞子,昔住丹霞山。
壮岁从师客南越,家乡回首古秦关。
自言十六十七时,脩真炼气寻希夷。
静中虚室能生白,坐使元阳含早晖。
参同契中颇紬绎,未叩羲文穷大易。
丹霞跽请郁先生,三绝韦编观未画。
要妙全窥太极图,绪言发挥二篇策。
侍立匡床师返真,彷徨浊世求三益。
旧友黄门久出家,亦持锡杖开丹霞。
霞光照仙还现佛,并至珠江烟水涯。
我向珠江得居止,主人意气云霄似。
出身戎马心大儒,鞅掌勤劳归性理。
閒邀禅客恣高谈,排关忽见青霞子。
座中复有阿首座,舌长放出雷声大。
一时四子三教同,惟我赘疣添一个。
青霞子,丹霞僧,多谢主人能得朋。
未可轻传讲德论,恐令闻者如苍蝇。
《青霞子歌为郭生赋兼简刘焕之阿字澹归二上人》【明·陈子升】青霞子,昔住丹霞山。壮岁从师客南越,家乡回首古秦关。自言十六十七时,脩真炼气寻希夷。静中虚室能生白,坐使元阳含早晖。参同契中颇紬绎,未叩羲文穷大易。丹霞跽请郁先生,三绝韦编观未画。要妙全窥太极图,绪言发挥二篇策。侍立匡床师返真,彷徨浊世求三益。旧友黄门久出家,亦持锡杖开丹霞。霞光照仙还现佛,并至珠江烟水涯。我向珠江得居止,主人意气云霄似。出身戎马心大儒,鞅掌勤劳归性理。閒邀禅客恣高谈,排关忽见青霞子。座中复有阿首座,舌长放出雷声大。一时四子三教同,惟我赘疣添一个。青霞子,丹霞僧,多谢主人能得朋。未可轻传讲德论,恐令闻者如苍蝇。
https://shici.929r.com/shici/lKESG9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