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初闻柝,天边独倚楼。
可怜今夜月,还照异乡秋。
烛暗频移席,帘虚不上钩。
回文锦机字,写得大刀头。
城上初闻柝,天边独倚楼。
可怜今夜月,还照异乡秋。
烛暗频移席,帘虚不上钩。
回文锦机字,写得大刀头。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的情景。首联“城上初闻柝,天边独倚楼”以柝声和孤独的楼台形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可怜今夜月,还照异乡秋”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光下的异乡秋色,更加深了这份思乡之感。
颔联“烛暗频移席,帘虚不上钩”则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室内的情景。烛光微弱,不时需要移动座位以寻找更亮的地方;而窗帘空荡,暗示着内心的空虚与寂寞。这一联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尾联“回文锦机字,写得大刀头”以回文锦机上的文字比喻诗人的思绪,如同回文诗一般,无论从哪个方向读都是一样的,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而“写得大刀头”,则是将情感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上,大刀头可能代表了某种坚定或决绝的情感表达,或是对某种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
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