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道原见访,滞留京口,不及赴此会,二首·其一》
《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道原见访,滞留京口,不及赴此会,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不觉朱轓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

洛滨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但逐东山携妓女,那知后阁走穷宾。

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繁华场面的一种超然和自嘲的情怀。诗中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荣华富贵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受。

"不觉朱轓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 这两句描写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灯会景象,人们争相围观那些精美的织物和华丽的马车,但诗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对这种繁华场面没有太多的兴趣。

"洛滨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这两句写的是朝中权贵们在灯会上的风光和欢乐,他们的地位显赫,能够轻易地解决一些问题,使得春天的气氛更加明媚。

"但逐东山携妓女,那知后阁走穷宾。"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他只是随意地跟着朋友们去游玩,带着歌伎,享受简单的快乐,对于那些权贵阶层的繁华生活并不了解,也不追求。

"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自嘲之情,由于滞留在京口未能赶上这次盛会,只好空有赋诗的才能,成为那场灯会上的第七个诗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嘲的手法,展示了苏轼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柝声

客馆愁无寐,灯窗闹不休。

土风操掌柜,木铎效徇遒。

急响频催曙,繁声并入秋。

凉飔吹白雨,点点到心头。

(0)

十姊妹·其一

花姑种艳本连枝,次第妖红赋比儿。

赵氏未应誇女弟,杨家宁许赛诸姨。

锦屏风飐齐回首,绣幕春深巧斗眉。

一样朱颜拚共嫁,争须五色认牵丝。

(0)

思归

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

(0)

题高彦敬画二轴·其二

万木纷然摇落后,唯馀碧色见松林。

尚书雅有冰霜操,笔底时时寄此心。

(0)

范蠡

功成身退任夷犹,似水臣心何去留。

识得扁舟五湖趣,纵然宦海亦轻鸥。

(0)

冬夜不寐

月照疏棂静,灯残暗坠红。

寒深茶有味,病久药无功。

嘹呖遥天雁,悠扬远寺钟。

更长浑不寐,万虑一时空。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