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
柴门闭浊暑,汗雨如滂淫。
便谓岭外热,四序常相寻。
露气润清晓,方知秋意深。
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
柴门闭浊暑,汗雨如滂淫。
便谓岭外热,四序常相寻。
露气润清晓,方知秋意深。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和自然造化的深刻观察。首句"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表达了对大自然生生不息力量的敬畏,暗示世间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接下来的诗句"柴门闭浊暑,汗雨如滂淫"形象地刻画了酷暑难耐的环境,连柴扉都难以阻挡湿热。
诗人通过比较"便谓岭外热,四序常相寻",意识到即使身处岭南,四季更迭依然有序。"露气润清晓,方知秋意深"则以清晨露水的清新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季节转换的微妙。
最后,诗人以"八月来大浊暑,小屋真甑釜"开篇,描述了夏季的极端炎热,然后通过"固知造物之妙,人岂能尽识之"表达对大自然奇妙变化的赞叹,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理解自然的谦逊。整首诗语言质朴,寓哲理于日常景象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春风骀荡杨飞花,怒马驰骋人离家。
一日行程百馀里,数日应到天之涯。
天涯远望云瀰漫,天涯久住星霜换。
争怪连宵梦转多,那堪积岁书长断。
一纸忽来千里书,书来已是隔年馀。
此日差喜君无恙,转怅还乡信仍虚。
草木托根各有处,游子行踪偏无据。
邻家前宵有客归,言君又渡桑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