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前嘉靖碑,赋诗人喜破倭归。
山门重刻坡仙字,波磔全乖一例肥。
永福寺前嘉靖碑,赋诗人喜破倭归。
山门重刻坡仙字,波磔全乖一例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惠州西湖杂诗(其八)》,主要描述了永福寺前的一块嘉靖年间刻的碑文,碑上记载了诗人对倭寇退败的喜悦之情。诗人特别提到了山门上的碑文由坡仙(苏轼)的手迹重刻,但笔画风格与一般不同,波磔(指汉字笔画的曲折)显得格外独特,不拘一格,富有个性。整首诗通过对碑文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事件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以及诗人对胜利的赞美和对文化传统的敬重。
竹林墙外梢,梅蕊檐前朵。
万籁寂无声,夜阑耿灯火。
通守尘外姿,体道忘人我。
邀客文字饮,麈风清四座。
酒酣诵新诗,老气激衰惰。
公诗如天骥,逸韵谢缰锁。
小人窘驽足,十步常九跛。
愿公勤鞭策,他年逢饭颗。
国欲求忠臣,忠臣乃孝子。
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
居士丘园英,参禅得佛髓。
家有两男儿,孝秀冠闾里。
大儿守名教,小儿饱书史。
颀然诸子孙,眉目皆可喜。
人言居士亡,居士实不死。
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劓。
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
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
四壁吼怒雷,稍稍众客睡。
而余与汪侯,敬咨第一义。
山僧笑不答,饮食自知味。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