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
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
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采莲活动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对采莲时所见景色的细腻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情趣。
首句“闻道栽成十亩莲”,开篇即点明了采莲的地点和规模,十亩莲田,规模宏大,预示着采莲活动的盛况。接着,“便思挑出杖头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参与采莲活动的渴望,以及对采莲所得的期待,体现了他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莲田中荇菜与决明的不同色彩,强调了莲田的美丽与独特。决明的颜色鲜艳,但在这里,诗人更倾向于赞美莲田的自然之美,暗示了他对人工培育的莲田有着更深的情感寄托。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红日斜照在芳草岸边,清脆的歌声在木兰船上传来的画面。日落的余晖与清新的草岸相映成趣,而木兰船上的歌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最后,“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现场,亲身感受采莲活动的遗憾,同时也对那些能以诗文记录下如此美景的文豪们表示敬佩。这一句既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之情,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莲活动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五月寒江江水长,吴云楚树遥相望。
千里青山连去路,一帆明月照霓裳。
惜君昔访华阳客,斗酒百篇聊自适。
狂来辄欲摘星斗,醉后翻嫌天地窄。
阳春本自和人稀,孤踪常傍白云飞。
故乡灵境久相待,一朝跨鹤竟辞归。
与君同是烟霞侣,探奇每指栖真处。
居尘不异出尘心,忘情翻作离情语。
望君仙裾不可攀,坐对名香日闭关。
缑山何日吹笙至,携手云中共往还。
古塔滩,注山洼,飞湍屈曲如奔蛇。
中流恶石故激怒,跳珠溅雪纷交加。
锵锵争走万甲士,刺刺倒露千狼牙。
官舟一叶百夫挽,安危秪与毫釐差。
我时攀岩过绝壁,四顾莫非猿所家。
倦来坐石却俯看,握拳吐石生咨嗟。
九龙山史好奇甚,哦诗但道山水佳。
更嗔来日舍舟去,磨崖不及亲镌挝。